农业产业化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所谓农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一种经营体制。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论文网公司+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的最初的经营模式,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多种经营模式,主要有:公司+农户。合作组织+农户。批发市场+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产销一体化公司等。不管哪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都不外乎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龙头企业。农户。产业基地。技术。资金。市场等。在这些要素中,资金是首要的,如果缺乏资金支持,一切将无从谈起。
一。资金支持是农业产业化有力的助推器
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资金支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比较效益;有利于把分散农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有利于促使弱质农业转变为商品农业,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经营中的推广;有利于推动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具体讲:
1。通过资金支持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增强对农村经济的拉动力。优势主导产业具备区域资源优势。产品特色明显。市场占有率高。规模大。竞争力强。效益好等特点,在农村经济中起联系市场和农户的纽带作用。如:优质大宗农产品种养殖业。生态旅游农业。绿色食品。畜牧业。高科技生物农业。果林业等。
2。通过资金支持强化重点龙头企业,增强对农业产业化的牵引带动力。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最主要形式。据有关介绍,湖南省60家省级龙头企业资产总额为250亿元,年销售收入152亿元,连接基地1023亩,辐射农户480万户;黑龙江农副产品加工企业712家,年销售收入271亿元,带动农户98万户;山东诸城大龙公司一家带动农户100多万户,7000多个商品鸡养殖场。但从总体上看,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龙头企业规模偏小。能力较弱。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离不开雄厚的资金支持。只有改革现有有关金融政策,构建完善的龙头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多渠道筹集资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营规模较大。经济效益好。辐射能力强。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优良企业及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大力扶持,使其进一步做大做强,才能真正发挥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
3。通过资金支持发展农产品基地,增强依托辐射力。农产品基地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是龙头企业发展的依托和条件。通过资金支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在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等群体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乡一品“或一县一品“的连片生产格局。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系列化。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提高标准,最终形成稳定的生产基地。
4。通过资金支持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增强整体联动力。健全的市场体系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育和完善一批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并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运销中介组织及电子化信息网络市场,才能按产业化要求稳定销售渠道,减少市场风险,提高运销效率,保证运销增值。
5。通过资金支持促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增强发展推动力。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推动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如科研院校所。良种繁育基地。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促进产学结合;支持生物农业。新型种苗。农药。兽药。肥料。转基因。胚胎繁育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农技推广体系;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对新技术的推广,提高产量与品质,促进科研。生产。经营相配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定的资金支持。事实上,由于缺乏资金,有限的农业科技投入研究出来的成果约有60%以上得不到推广和应用,处于长期休眠“状态。农业科技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只有35%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比例。
二。资金支持不足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由上可以看出,发展农业产业化,不管哪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各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势头较足,资金需求也很大,但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供给却又难以满足需要。
1。国家投入严重不足,各地缺乏农业产业化的启动资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它又是一个弱质“产业,受制于自然条件和动植物生长规律,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很大,靠传统农业生产很难取得多大经济效益。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而农业产业化是伴随着资金的高投入来实现的。在经济发达国家,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很大,如美国农业在国民收入中仅占4%,而政府却给予9%的补贴;德国农业税收约占全部税收的1。7%,而农业投资占国家预算的7%。在国家财政支出中,农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1994年仅为6%,比五五“计划期间的13。2%,下降7。2个百分点。农业基建占全部基建的比重也不断下降,由五五“期间的10。2%下降到六五“期间的4。7%。七五“期间的3。4%,直至八五“期间历史最低点2%。虽然自八五“以来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比重逐年提高,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农业基础设施陈旧老化问题严重,抗灾能力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受到削弱。七五“期间,全国水旱灾害成灾率为48。8%,八五“期间上升到49。3%,造成数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减少近50亿公斤的粮食产量。由于国家投入不足,一方面造成农业生产条件变差,生产环境恶化,生产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造成许多地区虽然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措施也十分合理,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只好望洋兴叹“。
2。县乡负债累累,对农业产业化的财政支持难以有根本改善。目前,乡村两级组织开支缺口巨大,举债现象严重。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1994-1997年全国村级净负债年均递增47%;东北某省负债村占总村数的88%,华东某省负债乡镇占乡村数的90%以上。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1993年300个样本村中净负债村有149个,村均净负债52。17万元,1997年净负债村为138个,村均负债额高达59。87万元。另据湖南省安乡县的调查,1997年财务年度末,全县20个乡镇负债总额4223万元(不含村及乡属企业负债),乡镇平均211万元;264个村负债总额8524万元,村均32。3万元(其中不负债的村只有14个,占5。3%),而且负债增速快,1996年比1995年村负债增长20%,1997年比1996年增28。9%,1998年比1997年增45。4%。就连相对富裕的福建省,1998年全省村财政平均收入22。9万元,但村平均负债为49。9万元,负债总额达74。9亿元,全省14494个行政村,没有负债的只有797个。乡镇一级负债也十分严重,负债面达95。5%,乡均负债540。2万元。全省农民人均负债185。5元。近几年,在多数地方,县级财政状况也开始出现困难,全国2400多个县,已有1000多个能不能正常发工资。拖欠干部工资在乡镇一级比较普遍,在县一级也有发展之势。在许多地方,政府都想支持农业。农村。农民,但连干部工资都发不出,哪有钱来支持农业产业化。县乡财政困难,一方面削弱了基层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能力,另一方面导致许多地方大量的贷款贴息和专项配套资金无从落实,以各种方式挤占支农资金的事司空见惯。不少地方,由于县乡严重负债,农技人员的工资和收入难以得到保障,往往导致农技人员大量改行,甚至使得基层农技站。畜牧站处于瘫痪状态,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更谈不上支持农业产业化。
3。农村资金大量外流,造成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总量的不足。近年来,农村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流失,1998年,全国农村仅通过财政系统尽流出的资金就高达851亿元。另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对农村资金的虹吸“也造成了农村资金的大量外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在大量收缩面向农村的金融业务,在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国有商业银行设在县以下的机构网点都在加快撤并和收缩进城。设在县及县以下的现有机构网点,大多只有吸收存款权而没有贷款权。邮政储蓄只存不贷,更是农村资金流向城市的重要通道。有关资料显示,到2001年8月,全国邮政储蓄余额累计已达5300多亿元,其中64%来自县及县以下。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存远大于贷和邮政储蓄在农村的只存不贷,意味着农户。农业大户等农业产业化主体自身对农业投入的减少,也将造成农业产业化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