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危机的公允价值之争
一。公允价值是金融危机的元凶“
华尔街的金融巨头和银行巨头曾经享受过公允价值带来的快乐,如今却谈虎色变。在金融危机的市场环境中,对资产支持证券(A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等金融衍生产品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自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论文网机初现端倪以来,随着房贷违约率的不断上升,由房屋贷款衍生出来的资产抵押类证券价格持续下跌,导致金融机构不得不对其计提大量的减值。
而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巨大,其破产牵连广泛,于是市场上迅速出现了交易对手风险,其自身直接损失尚在其次,它所引发的互不信任乃至信贷紧缩立即牵扯到一连串美国大型金融机构陷入破产危机,其后更席卷至欧洲乃至全球金融业。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金融产品的交易市场全面冰封,以市值计价“甚至已经没有市场可言,故只有将资产价值减计至零,形成又一波恶浪。
于是,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甚至国会议员将矛头直指美国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元凶巨恶“。
二。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公允价值无关
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为代表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则认为,金融巨头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抨击无非是为了转移公众的视线,从而为自己过度的投机和失败的风险管理寻找替罪羊。会计界认为,金融机构随意放松信贷标准。毫无节制地发放住房按揭贷款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并通过不透明。不受监管。容易滋生道德风险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这才是最终酿成这场灾难深重的金融危机的原因。而会计界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时。公开。透明地揭示出这些资产泡沫,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风险。
他们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加强了财务信息的透明性,尤其是在经济下滑时期公允价值的信息显得更为重要,取消公允价值只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并带来更大的不稳定性。会计的职能在于尽可能地提供准确的决策相关信息,公允价值会计方法提供了及时的价值计量,捕捉到了市场目前的波动,但它绝非导致市场波动的原因,本次金融危机是许多因素相加的结果。因此,粗暴地取消公允价值会计并不能结束危机。
三。公允价值并非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但其放大了危机损失
在综合以上两种观点后,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并非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但其放大了危机损失。
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在于次贷引发的流动性不足。金融创新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监管,而不是公允价值会计;恰恰相反,应该通过这次金融危机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会计准则,提高会计准则在揭示。控制风险方面的功能。未来财务报告模式中就指出,在选择财务报告的计价基础时,我们将首先考虑相关性的问题,数据的可靠性固然重要,但不相关的数据对任何人也没有用处“。
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金融资产按其市价(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减计资产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中的运转,实际上,此次危机中,一些种类的资产已没有市场可以作为计价参考了,如花旗(Citigroup)。瑞银(UBS)等投行之前发售的标售利率型证券(ARS),在2008年2月之前ARS市场的总市值约为3300亿美元,而2月之后这个市场已不具备任何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资产抵押类证券从157号准则适用的第一层直跌到第三层,而在第三层的估值方法中,是没有什么价值能得到公认的。美国金融巨头们指责说,按公允价值对次债产品进行计量,导致金融机构确认未实现且未涉及现金流量的巨额损失。这些账面损失“造成投资者恐慌性地抛售其所持有次债产品金融机构的股票。这种非理性的投机行为,反过来又迫使金融机构不惜代价降低次债产品的风险暴露头寸,在账上进一步确认减值损失,这又加剧了次贷危机。具体影响方式如图1所示。
总之,引起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监管的失误,直接原因则是利率的上涨和住房市场的持续升温。目前的金融机构特别是投资银行为提高收益,常设计较为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和进行高杠杆操作。过度依赖杠杆亦让曾经利用公允价值站在杠杆顶端的投资银行最终遭受毁灭性打击。按市价对金融资产进行会计处理使得这些投资银行金融资产的交易价格下降,企业资金减少。利润减少。融资能力受限,这种影响通过消费。投资。商品交易等途径传递信息并放大信息产生的效应,使得危机从区域横向和产业链纵向上得到放大,造成实体企业产品积压。生产停滞。企业亏损甚至破产,进而引起金融资产变现需求扩大。商品购买力继续下降。物价指数的下降。市场投资者信心的丧失等通过产业链传递至其他企业和产业,造成金融市场萎缩。经济萧条。资产估值降低,从而引起金融资产交易价格进一步下降,进入恶性循环。从而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浅析金融危机的公允价值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