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条件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应对策略
2008年12月21日,周济部长在教育部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上说: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且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近两年论文网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却是工作岗位减少;一边是毕业生的素质低,另一边企业门槛高,就业形式十分严峻。2009年4月23日,在人力资源部。社会保障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今年在校大学生的签约率总体略低于去年同期,一季度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大体是20百分号到30百分号。金融危机“对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大学生就业有怎样的影响呢?
1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1。1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负面影响
1。1。1导致大学生的厌学情绪,造成学习动力不足。
因金融风暴,许多企业大量裁员,招聘人数萎缩,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企业更青睐技工“――有技术的员工,而不是大学生,因为他们能尽快为企业创造利润,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的读书热情,一个本科生还不如一个技工“呢?大部分大学生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谋得一份体面的工作,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毕业即失业,这削弱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导致厌学情绪。
1。1。2增加毕业生的心理压力,导致不良后果。
在金融危机下,失业是一种残酷的命运。据报道,清华大学研究生因找不到工作在福建跳楼身亡,说是不愿成为家里的拖累。来自农村的部分学生,有光宗耀祖“想法,读大学不仅承载着父母的希望,甚至是整个村子的希望。而如今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不仅给大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而且让大学生更觉得有愧于父母,甚至要承受父母所处的生活环境的舆论压力。石家庄信息工程大三女生刘伟因求职压力过大“而自杀,失业可以使一个人的生活陷入绝境,甚至可能出于悲观而做出破坏性的选择,从自暴自弃。自虐自戕到攻击社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后果。
1。1。3迫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考研,造成恶性循环。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就业压力激增,于是不少学子纷纷选择考研。2009年全国124。6万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4。6万,增幅约为4百分号。据文都教育考研专家徐之明分析,2010年考研人数将大幅度增加,预计将达到180万人。然而,物以稀为贵,什么东西到了批量生产,质量就达不到保证了。据报道,过去10年间研究生规模急剧膨胀,增长超过7倍,在校生从1998年17万人,剧增到2008年的128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的数量更是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2006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05~2006)就显示,56。9百分号的硕士生导师和47。8百分号的博士生导师认为研究生质量在下降。三年之后,研究生就业及有可能面对挑战,到时会同样因就业压力而继续读博,这就造成恶性循环,使得逃避就业压力而读书的人,不得不在书海里挣扎,且素质不一定能得到提升。
1。2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正面影响
1。2。1根据人才需求,转变就业观念。
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造成巨大求职压力,他们的求职心愿更加务实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已降低了求职的期望值,他们不再只青睐于大城市了,如北京。上海。深圳等等,而是去省内的较大的二线或三线城市,他们的目光有所下降。二是大学生不再把自己当成天之骄子“,不能吃苦,眼高手低,这些将不再是当代大学生的特征,他们已作好了吃苦的准备。三是大学生不再去追捧那些热门专业如金融。地产。外贸类企业,而是根据自身兴趣,本着先就业,后择业,再事业“态度去应聘。
1。2。2适应市场变化,提升创新能力。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情况下,为适应企业的要求,毕业生在不断改变自己,使自己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不再单纯的去追求一张文凭,而是把目光放在能力提升上,追求实际。大学生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想出新点子。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新华网兰州2009年3月20日电,一些冷门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用本科文凭择业,靠老本行“找饭碗成为研究生曲线就业“的新方法。
2金融危机条件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应对策略
就业乃民生之本。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中新成长劳动力的一部分,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关系到国家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所以政府。社会。学校。毕业生应联合起来,以不变应万变。稳定压倒一切“的方法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力保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稳定就业。
2。1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2。1。1完善规章制度,净化求职环境。
金融危机下,企业招聘人数大幅减少,然而有些企业却在招聘会上,虚设岗位,招而不聘,这样误导求职者,导致就业倦怠症“和求职疲劳症“,让求职者信心丧失殆尽。所以,政府应尽快完善就业市场的信息管理,实现招聘信息真实透明,政府可以直接与企业进行沟通,反复确认岗位,核实需求量。还有许多企业违约协议,企业无限期推迟上岗时间,使领到毕业书的大学生不知何时上岗,对此,政府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比如,要求报到证应在大学生毕业之前发放,有效期为一个月,在此期间,用人单位应该接受学生。政府应完善规章制度,给大学生求职一个良好的环境。
2。1。2降低创业门槛,营造宽松的环境。
为促进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政府部门想毕业生之所想,急毕业生之所急,把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放在首位,制定许多优惠政策,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全方位支持创业者。但当前就业压力也并没有马上转化为创业的行动,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很少,其中原因除了创业难之外,还有市场准入门槛过高和前置审批程序过于繁琐。所以,政府必须把创业门槛降低,甚至实行创业的超国民待遇,给创业者一个宽松的环境十分必要。
2。1。3加大就业经费投入,落实优惠政策。
根据官方乐观预测,到2009年6月底大学生毕业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能维持在70百分号水平,按611万毕业生数据计算,至少有180万学生无法实现当期就业,对于这些学生,虽然有大学毕业生实习基地,有部分高校的科研实习计划和学士后“计划,解决毕业之后的暂时去处,但是,他们终究要走向就业市场。而2010年的大学毕业生数据,将在660万以上,就是在正常情况下,就业形势也很严峻,而眼下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见底,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能否有所增加,尚难预料。所以,政府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到基层的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政策,针对未就业毕业生的大学生职业培训基地,及以支付新进大学毕业生职业培训费用的方式(或者税收优惠)鼓励企业招聘新大学生,这些措施,可以从救急“转为固定措施,继续适用于2010届毕业生,为此,政府部门应该统筹对大学生就业的经费投入,而不能到了来年,再重新思考对2010届毕业生就业的促进办法。这样,可以更早启动就业工作,完善配套措施,落实优惠政策。
2。1。4完善政策机制,鼓励大学生从事特定的职业。
任何国家都难以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大学生从事特定职业的问题,这需要国家通过有效的政策介入和刺激促进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鼓励大学生到特定的地区。特定的企业。特定的职业就业,并对大学生的收益差进行制度化的合理补偿。2003年中国启动的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计划“,之后实施的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和大学生村干部计划“都具有开创性的价值。今后还应在激励的具体化。补偿水平的确定以及大学生未来发展上实施更多的完善措施。
2。2建立高校职业指导体系,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
2。2。1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完善职业指导体系。
大学生在上大学期间,政府。企业。学校就应形成以就业指导培训。综合能力素质测评。心理咨询。职业指导。就业支持等为内容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和发展专业的职业指导机构,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和择业观,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并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决策,让他们能够将职业规划战略融入其终生规划之中。作为学生培养基地的大学首先应当设立自己的就业咨询服务部门,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职业信息。建议与指导等便捷的就业服务,并应考虑将职业指导和职业管理融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之中。
2。2。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
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包括供求信息市场。就业指导市场。就业培训市场和人才交流市场等要素。这些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整体,促进毕业生就业。目前,供求信息渠道不畅通,供求信息的及时传送严重堵塞;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缺乏培训就业工作人员的优秀专业教师和优秀教材(就业法律法规。就业心理),指导活动主要停留在大学课堂上,集中在群体指导上,学校的个性化指导人力不足,政府所属机构和社会上的个性化指导几乎是空白。高效要逐渐形成一个功能齐全。服务全面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就业信息市场和就业指导市场的建设,重点是建设就业信息网,这是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核心。
2。2。3组织人才交流会,搭建人才供求平台。
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应该采用多种措施来应对金融风暴带来的就业困局。然而高校以往的职业指导工作方式相对传统,就业信息的收集方式为被动等待,指导形式多为笼统的指导讲座,这样一来职业指导的效果是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进一步稳定原有的就业渠道,拓展新的就业渠道,组织人才交流会,使人才交流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多交流多沟通,达成协议。
2。2。4探索1+2+1“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长江大学正在实行1+3“模式,就是大一主要把精力放在英语四级等基础课上,剩下三年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方式取得一定的效果。其实,我们可以探索1+2+1“模式,大一打好基础,大二大三主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大四可以到企业生产现场,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完成毕业设计,这样可以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避免了平时毕业设计的形式性,而且真正让毕业生是学有所用,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企业单位所期望的,这样毕业生就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2。3树立市场意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2。3。1参与社会实践,了解企业需求。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15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民营及高新技术企业。三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部分高校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8类求职大学生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是,在最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不苛求名校出身,只要综合素质好。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有专业技术能力。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带着激情去工作。我们了解企业的需求,就明确了目的,就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加社团活动,利用寒暑假多到企业里实习,锻炼自己能力,脚踏实地充实自己,尽力缩小与企业的差距。
2。3。2主动适应企业需要,选修企业要求的课程。
如今就业形势严峻,不再是等着企业来找我们,而是我们要主动出击,学习企业文化,主动适应企业的变化。理念。氛围,在学生生涯和职业生涯之间,建起一座桥,选修企业要求的课程,比如在校内选修一些专业课程,丰富自己的基础专业知识;培养自己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例如:动手能力。综合素质。英文能力等。而这些在求职中是非常重要的,多方面提高自己,使自己尽快步入职场,符合企业的岗位要求。
2。3。3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竞争能力。
大学生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训练,提高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道德素质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素质,它包括责任心。诚实正直。职业道德等,因此大学生应该首先提高道德素质,增强自身就业能力。其次,注重能力素质培养,增强核心竞争力。当前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主动性和适应能力这四项就业能力因素中的核心能力,才在就业的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获得职业的发展和成功。第三,加强运动锻炼,增强健康素质。成功的事业寓于健康的身体,大学生应该在学校加强体育锻炼,炼就健康的体魄,为就业和将来事业的发展打好体质基础。
形势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遵循市场规律,把高等教育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中,搭建起学校和企业之间人才供求的平台,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金融危机条件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