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虽然经济学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一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方法论原则,但是它始终受到了非主流经济学的批判,并且随着现代科学与经济学结合的日益加深,整体主义方法论越来越受到经济学家的重视。其实经济学方法论的两种对立只存在于理论之中,而在验证的角度上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对立。事实上,片面强调一种论文网方法论都会造成严重的局限性,因此,研究经济学应该把两种方法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英文摘要]althoughtheindividualismmethodologyisalwaysaprincipleinmainstreamwesterneconomics,itiscontinuouslycriticizedbysomebranchesofeconomics。withthefusionofmodernscienceandeconomics,thewholismmethodologyispaidmoreandmoreattentionbyeconomists。indeed,theconflictofthesetwomethodologiesexistsonlyintheory,empiricallytheyarenotsubstantiallyconflicting。actually,toemphasizeonlyonemethodologyisverylimited。tocombinethesetwomethodologiesorganicallyisacorrectwayofeconomicresearch。

[关键词]个体主义/整体主义/经济人/方法论

individualism/wholism/economicman/methodology

[正文]

一。经济学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的争论

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极力追求唯科学主义“的方法论,他们以经济人“为基本假设,试图建立公理化的演绎逻辑体系,因此个体主义方法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方法论原则。

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还原法为基础,通过对经济人“的分析奠定了古典经济学个人利己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斯密认为劳动分工。货币发明。经济机制等都是在个人追求自由利益的过程中自发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那么个人的追求又如何形成社会的共同利益呢?斯密认为,社会是个人的加总,社会的共同利益也就是个人利益的加总。这是个体主义的一个典型特征,即个体的线性叠加就是整体的性质。为了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分析经济现象,古典经济学采取了物理学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_隔离法,通过一系列的假定,排除了一切干扰因素,把个人从社会中抽象出来,得到了一个理想类型“(idealtype)_经济人“。这样,古典经济学就得到了一个不与外界发生关系的。严格遵循各种戒律的。会计算并能获取最大利益的理性傻瓜“,这个理性傻瓜“在传统经济学中一直扮演着基石的角色,支撑着整个分析大厦。

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基础是对个体现象或过程的研究“,其方法论从本质上讲也可以概括为个体主义方法。其理论中的个体“就是其关于经济人“的假定,它不仅构成了整个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也为新古典宏观大厦提供了基石。无论艾伦_希克斯。萨缪尔森的消费者行为理论,马歇尔。拉特斯的厂商理论,瓦尔拉斯。阿罗_德布鲁的一般均衡理论,还是希克斯的边际生产力理论,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都是以经济人“假定为研究核心或出发点的。在经过加里·贝克尔GM“。新经济学运动。卢卡斯和萨金特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后,经济人“内容得到了更新:一方面对原来使用的某些关键概念赋予新的广义解释,把经济人“模式扩展到非经济行为领域的分析,从而揭示出经济人“的某些实际行为特征;另一方面,结合交易成本。信息成本。预期等新的学术成果修改新古典经济人“模式中的那种苛刻的标准理性选择“和完全信息“假定,从而既能增强经济人“模式的解释能力,又能够发掘约束经济人行为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深层含义。但是不管怎样修改,他们的认识论基础是相同的:一切经济现象都可以视为在交换过程中彼此会发生冲突的无数个人愿望和追求的结果。于是,从认识论中引申出来的方法论原则就是:从个人的经济行为出发来理解整体的市场行为。在这种原则中,个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被视为是理论分析的最终基础,而社会经济则被视为一种无数的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无意识的产物。

奥地利学派则更进一步,他们把经济人“抽象成极端“的个体主义方法论,把个人变为孤立于世的不属于社会的原子“,把个人看成是生活在孤岛上的鲁宾逊“,认为分析鲁宾逊“,就可以寻求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所以经济研究的根本点就应放在孤立的的个人的欲望及其满足这种欲望的条件上。现代奥地利学派如默莱伊·罗思巴德(h·n·rothbard)。伊斯雷尔·科涅尔(i·m·kirzner)和路德威格·拉赫曼(l·lachman)不但绝对坚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认为它是一个先验的有启发的假设,而且对诸如国民收入和总的价格指数等所有宏观经济总量表示深深的怀疑,并排除了所有不能简化为微观经济学命题的全部宏观经济学命题。哈耶克甚至认为,在社会科学领域里,不存在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实体,像社会“。市场“。法律制度“等词汇并不代表直接观察到的实体,而是用来解释人们行动的理论概念,社会科学的事实“充其量不过是我们所做的关于个体行为的假设。

个体主义方法论经过长期的发展,其内容不断得到完善,在西方经济学占据了主流位置,尽管如此,个体主义方法论还是一直受到非主流经济学中整体主义方法论的批判。

首先,德国历史学派对个体主义方法论提出了质疑。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brunohildebrand)认为,以孤立的个人经济动机作为分析基础,就是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一部单纯的利己主义的自然历史“。经济人“抽象并没有反映人的全貌,实际上,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是文明的婴儿和历史的产物。人的需要。人的人生观。人和物质对象的关系以及他和其他人的关系,都不会总是相同的。地理影响着他们,历史改变他们,而教育的进步可以完全改造他们“。新历史学派中的杰文斯。门格尔等人在批评经济人“抽象时,说它是孤独的人“。原始的个人“,以至于不能不使人们认为经济人“似乎是超越于社会和历史之外的虚假的人“。

其次,制度学派对经济人“也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在凡勃伦看来,新古典的完全竞争体系,连同其洁白无瑕的经济人“,当然是科学想像的功绩,不是对事实的有力表现。新古典理论不仅本身不能有效解释现代社会,反而有害于人们对这种社会真象的探讨。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在于那种非历史的。简单化的经济人“人性观和以个体主义作为出发点的方法论。制度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除了物质经济利益以外,人还追求安全。自尊。情感。社会地位等等社会性的需要;人所做出的选择,并不仅仅以他的内在的效用函数为基础,而且还建立在他个人的社会经验。不断的学习过程以及构成其日常生活组成部分的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因此,人的行为是直接依赖于他生活在其中的社会_文化环境的。因此,要从每个人的现实存在和他与环境的关系。制度结构。组织模式。文化和社会规模去理解人的经济行为。新制度主义认为,个人首先是一种社会人“和组织人“而不是经济人“,因此,单独考察个人的动机来发现经济规律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做法。

当然,历史学派。制度主义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对经济人“的批判,并没有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产生动摇,也没有在批驳的过程中真正建立社会人“模式和整体主义方法论。相反,这种批评促使信奉经济人“的理论家不断弥补原有的某些严重缺陷,修正传统的某些表述,使经济人“更加丰富。

但是,方法论的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争论并没有停止。30年代后,随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整体主义方法论逐渐受到重视。瑞典学派首先采用总量分析方法,为建立宏观经济理论体系打下了基础。随后凯恩斯克服了传统经济学的个体主义分析方法,也采用了总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总供给。总需求。总生产。总收入。总消费。总投资。总储蓄。总就业等一系列总量。另外,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弹性分析方法从数量上说明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打破了过去那种以个量分析为基础的线性方程的局限。当凯恩斯把乘数应用于投资增加对推动收入。就业量成倍增长的投资乘数分析中时,已接近于非线性中的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而这一特征也是整体主义方法的典型特征。

但是凯恩斯GM“不彻底,随着后凯恩斯时代的来临,其总量分析方法也逐渐遭到了冷落。六十年代后,方法论的整体主义改变方向,个体主义受到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来自公共选择学派的挑战。曼瑟尔·奥尔森(mancurolson)证明,在严格坚持经济学关于人及其行为的假定条件下,经济人“或理性人都不会为集团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动。也就是说,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并不能得出集体利润最大化的结论。奥尔森直言不讳地说,在经济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中,实际存在两个基本定律“。所谓第一定律“是指:在某种情况下,当个人仅仅考虑其自身利益时,集体的理性结果会自动产生。这种情况下,个体主义的方法是有效的,个人利益的叠加就是全体利益。这就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但是在某种情况下,不管个人如何精明地追逐个人利益,社会的理性结果不会自动地发现,此时此刻,只有借助于引导之后“(aguidinghand)或者是适当的制度安排,才能求得有效的集体结果。这就是所谓的第二定律“。这种情况下,研究集体行动是研究经济组织的一个出发点。布坎南(j·buchanan)对于奥地利学派的鲁宾逊“模式也提出了质疑,认为在经济交往中需要通过不同的社会组织来获得相同的利益。但是,公共选择理论对个体主义方法论的批判并不是整体主义方法论,相反,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牢牢扣住了经济人“这个基本假设,把它扩展到公共领域,因此它对个体主义方法论的批评是来自内部的声音。

二是来自新哲学派别的挑战。首先是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强调不仅要从事物的个别成分去认识它,而且要从结构的整体去认识。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应用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从经济整体性及结构分解的角度分析经济的发展,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不是自我均衡的体系,而是持续的不均衡状态,这种不均衡的主要根源是部门间的结构上的差异。因此,必须把经济分解成几个构成部分,从结构联系的角度去分析经济发展的过程。其次是后弗洛伊德心理学。后弗洛伊德心理学发现,对于任何一个确定的情形,个人的反应永远不可能准确地预言。所以经济学研究的目标应当是对社会群体,而不是对个人行为进行预测和解释。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所要描述的不是个人反应,而是个作为一个大的社会体系中的一员的反应,也就是社会群体的经济行为。显然,目前流行的经济学中的理论强调理性经济人“和无视社会组织的重要性,容易形成错误的结论,即经济学能够解释个人的行为。

[1][2]下一页

上一篇:WTO過渡期银行业的发展【2380字】
下一篇:忙”的经济學思考【3626字】

麦當劳文化的西方资本主...

高校个人理财課程教學的...

高新技术相關问题的界定研究【1249字】

食品品牌的文化叙述【2020字】

风险投资激励问题的三種...

风险投资收益期望值模型与應用【1487字】

非货币性交易的经济學思考【2053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安康汉江网讯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