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本文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西方经济理论,合理吸收我国学者的已有研究,有助于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首先是引言,引言部分探讨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其次为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起首简单的阐述了储蓄相关的基本概念,然后就整理了相关的储蓄理论,了解了这些年以来相关的储蓄理论的提出和完善,是本文实证变量的选取的有力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介绍了中国居民储蓄存在的问题,联结中国的具体状况,运用收集整理的实际数据,研究出当前背景下中国居民储蓄存在的几大问题,比如说我国居民储蓄率相对较高、各个收入层次之间散布不等、各个年龄阶段之间分布不匀。

第四章,从理论上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主要因素有利率、人口结构、收入分配,为接下来模型中变量的选取提供了支持。然后,简略的研究探讨了其他因素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

第五章,实证分析过程和结果,利用Eviews6.0计量工具研究分析得到切合中国现实状况的储蓄模型,并选取了相应的变量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收集并使用我国1983-2014年的相关数据,联合构建的储蓄模型从实证方面对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

    第六部分为结论。

1.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是理论分析结合实证分析,并以实证分析为主,理论分析为辅。首先本研究从相关的居民储蓄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切入,是理论分析与构建实证分析模型的根基。其次简略的在理论层面分析,从而确定了模型研究变量和构建了研究的理论模型。最后,以1983年到2014年的年度数据为依据,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方法构建研究模型,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验过程中对选取的全部因素做了线性回归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因素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为了规避伪回归的存在而修正了之前所设定的模型,比较对比各个模型形式,选取其中的最优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收入分配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力相对较强。

2 居民储蓄基本理论

2.1 储蓄与储蓄率的基本概念

2.1.1 储蓄与储蓄率的定义

    储蓄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是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经济行为。Samuelson和Nordhaus(1999)的教科书《经济学》中认为:收入、储蓄和消费三者密不可分。更准确的说,居民储蓄是个人可支配收入中没有消费掉的那些,可支配收入除去消费那部分便是居民储蓄了。而居民储蓄率是居民储蓄额占其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根据以上说法,本文中的居民储蓄为当期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其消费支出的差额,而居民储蓄率为居民储蓄与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2.1.2 储蓄的分类

    按部门分类,储蓄分为:政府储蓄、居民储蓄(个人储蓄)和企业储蓄三部分,对应的储蓄主体分别是政府、居民和企业。所以居民储蓄只是储蓄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居民是最主要的储蓄主体之一。

2.2 居民储蓄的基本理论

2.2.1 过度储蓄理论

    首次提到过度储蓄理论的是伯纳德·曼迪维尔。曼迪维尔在18世纪初出版了《蜜蜂寓言》,用此来反对那时当局强行实施的“节俭政策”。曼迪维尔站在消费这一方面说明他所说的储蓄的含义是不消费,他所提出的过度储蓄意着居民的不消费到了一定的程度。过度储蓄理论由储蓄作用理论、强制储蓄理论和储蓄表理论这三部分组成。储蓄作用理论认为储蓄目的在长期和短期中是不同的,这是联合了储蓄和有效需求理论得到的结论。储蓄的短期目的是资金的增大和社会财产的增多,而长期的目的是基于短期目的来实现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经济水平的提升。强制性储蓄理论说的是政府通过限定消费来达到储蓄增长的目的。强制性储蓄限定了居民的自主权,强迫居民将其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而不可以消费,这在很大程度上的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储蓄表理论是说明储蓄、收入、利率之间的关联联系的,利率水平不一样相对应的储蓄、收入数值也不一样。

上一篇:中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1985—2015年中国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

浅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现状和发展研究

论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扩大的问题【4861字】

浅析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信托业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