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平均zhuyi政策下人们积极性的低落和我国总体贫穷的状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冲破“平均zhuyi”为目的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坚决反对平均zhuyi,强调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早在1978年3月,他就指出,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zhuyi原则。对干的好的,干的差的,经过考核给予不同的报酬。[1]1978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zhuyi原则》的文章,收入分配领域中的拨乱反正正式开始。1978年12月召开的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基于农村收入分配现状指出,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按劳分配的社会zhuyi原则在公社各级经济组织中执行开来,克服平均zhuyi。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农村为突破口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从根本上打破农村的平均zhuyi分配模式。城市取消工资等级制度,除少数特殊工种外,实行统一的工资标准,半供给、半工资的分配制度在一些地方实行。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个人收入分配方式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要求越来越高。1997 年的十五大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2] 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坚持效率的前提下,我们也在逐渐的重视公平。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明确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五大也重申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而且首次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从十六大到十八大,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也不断的按贡献参与分配。这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