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建设探析

1013939/jcnkizgsc201520158

随着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经济热点和发展趋势。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发挥了巨大的变革作用,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电论文网子商务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性逐渐增强。为深化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各省实施了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示范工程包括示范城市。示范基地(园区)。示范企业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县(区)四个方面,分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对于电子商务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如何设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分析

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人才与诚信体系。物流配送一起成为影响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三大瓶颈。截至2012年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数超过205万人,间接从业人数超过1480万人。随着电子商务政策的升温和环境的不断改善,未来5年,3100多万家中小企业将有超过半数企业涉足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更加趋紧。根据社会对行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专业培养的能力分析,电子商务行业的岗位(群)分布非常广泛,主要有:电子商务专员。网络运营经理。网站策划。网络推广员。网站开发人员。网络营销专员。网络编辑。在线客服。网络广告销售代表。调研员。市场BD。销售工程师。行政秘书等,广泛的岗位群带动了大量的岗位人才需求。

目前电子商务四大领域由于各自发展的行业特性,在对人才的需求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性。B2B行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相对平稳;B2C行业随着传统企业进军网络零售业务,人才需求量巨大,总体用人需求稳中有升;O2O行业由于团购网站,出现大幅度裁员现象,其他领域如在线旅游市场等人才需求稳定;随着因特网应用和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行业人才相当稀缺,尤其是移动营销。开发运营方面的人才。

2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根据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在设置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指导思想;课程设置将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训练及专业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育“贯穿于三年的教育全过程,确保高职人才培养的高素质和高技能,努力做到专业特色鲜明。应从以下五个对接“设置和调整课程(见下图)。

①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②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③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④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⑤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相对接。

21专业基本定位

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是:学生学习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进行商务活动的策划。组织和管理等工作,具备现代企业管理实物与商业运作的基本技能,具有市场分析。经营决策和物流管理方面的发展潜力;学生将接受计算机基本操作。通信。数据库。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网页设计和网页美工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训练,具备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商务活动以及进行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营管理。维护的能力,具有较熟悉的商务信息微机化采集及处理能力;还应掌握电子商务的有关法律。法规。国际和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掌握好商务英语有利于提高电子商务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商务英语利于国际贸易双方交流中完成口头或书面的外贸信息沟通,它对整个国际贸易企业业务的成败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及其环节

为了弥补紧缺人才,专业课的开设应偏向移动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移动增值业务开发与管理。移动营销等知识与技术,既学移动商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又学移动电子商务的精准营销。

22课程设置定位

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前面提到的五个对接“,体现在下表。

以五个对接“为依据的课程设置

23实验实训条件的定位

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观念,因此在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制定了合理的课程后,应该加强实验实训,学校更应该在硬件方面加大投资。

实验教学是要贯彻教学目标。巩固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因此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与方法就是实验教学创新的基础。课程实验的目的是要巩固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因此课程内容是实验教学的基础。教学手段为实验项目开发和试验流程正常运行提供基础条件保障。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门交叉型。应用性的学科,开展电子商务实训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实训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实训中熟悉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情况,了解电子商务平台的技术细节和技术特点,掌握电子商务常用的实现技术,巩固所学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术业有专攻,教学效果的好坏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师资的能力,但是这个专业的复杂性,让教师很难单靠一己之力就能开发和指导所有实验,所以加强专业合作,提高实验教学的准确性和应用性是很有必要的。

对现有的实验教学按实验环境以及实验类型(设计性。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分析,建设云计算的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平台,包括:①IaaS实验基础设施虚拟服务器VM和虚拟存储等;②PaaS实验支撑系统包括电子商务开发实验组件。部署实验组件和测试实验组件等;③SaaS实验软件服务的建设内容包括电子商务EC。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是继传统教学及案例教学之后的一种教学创新。借助沙盘模拟,可以强化学生的管理知识。训练管理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沙盘模拟教学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最初的沙盘模拟使用的是沙盘教具,近年来了出现了不少电子沙盘系统软件,但是存在市场规则不够灵活。订单僵化。竞争不可控制等诸多缺陷。

模拟实验包括六个部分:电子商务交易实验;电子商务服务实验(旅游。网上证券。网上拍卖。信息检索服务等);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实验;电子商务客户管理实验;电子商务安全。基本包含了电子商务概论。B2B和B2C购物流程。客户基本资料管理。商品管理。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电子银行。网络经济学等课程实验。学生利用模拟平台可以以供应商。采购商。交易平台管理员三种身份模拟B2B和B2C电子商务活动。包括:企业产品发布。产品查询及产品维护。企业在线招投标。网上签约。在线购买。货款支付。订单审核。货物发送。企业数据维护。网站客户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等。

3校企合作

高校根据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对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途径进行合理的调整,使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协调是势在必行的。在此基础上,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强校企合作:一是学校与实施信息化改造的传统企业或者IT企业进行横向合作;二是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及实习的时间,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其操作技能水平;三是学校与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电子商务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4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保障

任何一个专业要想发展得长远,并且就业良好,就必须做到以下5点。

(1)需求导向原则。科学分析。预测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充分调研社会需求和生源变化趋势,立足学校实际,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力求适应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需求。

(2)条件保障原则。要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保证专业建设与发展对师资。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习实训基地以及教学用房。教学经费等的基本要求。

(3)特色定位原则。坚持调整与改造。淘汰与增设相结合,促使专业课程开设的特色,提升本校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4)规模适度原则。坚持专业建设与学校总体发展相结合。需求预测与办学实际相结合,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规模,促进规模与效益相协调。

(5)持续建设原则。以促进专业长效发展为目的,建立相关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自我评价机制,保障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5结论

总之,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普及,诸多企业越来越需要电子商务方面的综合人才,高职院校应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认真研究科学定位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就业前景规划,强化校企结合,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高效模式,以培养企业行业所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建设探析

上一篇:高职电子商务专业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課程教學改革方案【3411字】
下一篇: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5812字】

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管理维护【2471字】

高级RFID阅读器應用對处理器的要求【1354字】

风机风量自动报警装置【517字】

项目管理茬软件中的應用【5351字】

随机型存储模型應用研究【1393字】

间谍软件之危害及其防范對策【1382字】

银行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1544字】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安康汉江网讯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网络语言“XX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