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犯罪的意识形态剖析
基金项目:2012年吉林省公安厅基层公安机关经费装备保障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冯丽波,吉林警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安理论。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7-285-0论文网2
的腐败犯罪呈上升趋势,其中经济犯罪上升速度最快,经济犯罪与财务犯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财务犯罪是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或滥用手中掌握的一定的财务权利,在经济活动中以非法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破坏经济秩序,触犯法律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客观上形成了腐败的温床。
一。财务犯罪的范畴及特点
财务犯罪是属于经济犯罪中的一种,的刑法中没有财务犯罪这一罪种,但从中国经济犯罪案件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财务人员在企事业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中国的财务犯罪分子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涉案人员多样化。财务犯罪的范围已从企事业单位发展到金融机构和行政单位。犯罪的主体已扩大到出纳人员。一般财务人员。注册会计师。企事业单位及金融机构的高管等。
2。作案手段电子化。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财务犯罪已从开具大头小尾发票,手工涂改票据,编制虚假财务报表,上升到利用计算机修改原始财务数据,种植病毒等高科技手段,恶意致使财务核算系统始终在人为控制的程序下运行计算。
3。涉案成本巨额化。经过调研及查阅近几年的财务犯罪案件发现,涉案金额一般都在几百万以上,多则上亿元人民币。
4。案发成员集团化。财务人员的职责就是单位财务的看家人,但许多单位财务人员现在却监守自盗,通过多年经营,觊觎国家财产,上下合作。内外勾结,共同实施犯罪,而且发案数额越来越大,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形成腐败温床,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5。犯罪诱因的多重化。从构成财务犯罪的原因来看,主要有财务人员因受到利益驱动的主动犯罪和财务人员因受到上层领导或主管部门的命令的被动犯罪,以及部门间共同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做出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协同犯罪等。
财务犯罪是引发经济犯罪的最主要因素,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序发展,抑制经济犯罪,首先必须防止财务犯罪。
二。增设财务犯罪罪种的现实性
法律最根本的作用在于抑制和惩罚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财务法中虽然描述了关于经济犯罪方面的法律条文及规定了财务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财务法要承担的一些责任和处罚,但主要处罚是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对涉及到刑事责任的按刑法进行定罪量刑,犯罪成本低廉,现阶段的刑法中对财务犯罪还没有明确的处罚条款,因此,带来了在界定和量刑财务犯罪时,经常出现的无法可依。违法难究。触法难判的现象,使许多财务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因此建议在国家层面有关法律条文中增设财务犯罪罪种。
三。加大财务犯罪的成本的必要性
从经济学理论的观点分析,产品生产者不会制造成本高于市场价格的产品,同理可证,预抑制和治理财务犯罪,就必须加大财务犯罪的犯罪成本,或倾家荡产,或名誉扫地,同时建立国家层面的社会诚信体制,财务人员一旦触犯财务规定,记入不良记录,将不允许再有企业或单位聘用该名财务人员。犯罪经济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贝克教授认为,财务犯罪的成本一般包括:(1)直接成本。包括实施财务犯罪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有价成本,包括作案时间。作案设备。作案资金以及由于作案所带来的精神压力等。(2)替换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财务人员在同一时间和空间里,选择了从事犯罪活动,必然会失去选择正常获利的机会。(3)处罚成本。即犯罪行为败露后,由公安机关及检察院立案侦查,由于各种惩罚所造成的人身自由。名誉及权力。经济上的现实损失以及为达到犯罪的目的而与其他罪犯之间竞争的投入。处罚成本的具体表现:(1)财产损失。收缴非法所得;(2)剥夺某种权益,使其受到间接经济损失和各种名誉及精神损失。
因此如果加大财务犯罪的成本,对于某些造成国家和社会重大损失的财务罪犯从严。从快。从重的打击,从某种程度上能够降低和减少财务犯罪的发生概率。
发达国家在预防财务犯罪方面有比较成熟和成功的做法,日本成立财务监督院,对造成了重大损害的公司和企业,财务院监督监督其上级主管部门其他监督机构给予处罚处分。加拿大实行深度的审计制度,它是以一种以价值为核心的审计“,对某项目具体的支出经费的可靠性。经济性及效率性进行全面审计,要求公司或政府机关为每一笔开支负责。法国成立了各级财务法庭,其中一项最主要的工作内容时监督检查来往账目是否真实可靠以及企业公司内部管理体制。西班牙成立了审计法院,它具有某种司法权力,通过对违法违规的经济案件的审理,有权依法判处罚款。赔偿或建议政府给予违法官员以行政处分,对于情节比较严重的,移送当地法院执行。这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抑制财务犯罪的效果,因此,是否可以考虑成立类似的机构来行使对财务犯罪的处罚,加大司法的威慑力。
四。加强组织内部监督制约制度
财务监督是贯彻国家财经法规以及企事业单位财务规章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的保证。企事业单位必须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财务监督,并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制度。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种形式,不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经济活动实行不同的监督方式。财务犯罪的成因也是各不相同,手段五花八门,但归根到底是基层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机制,或者虽然建立了内部监督机制,但没有彻底地遵守和执行。因此,为了预防财务犯罪的发生,就必须加强内部监督机制。重视和加强内部监督检查专门机构的工作,要把内部监督放到与外部监督同等重要的位置,设立专门的内控机构。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各业务主管机构在财务收支活动中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以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财政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改善和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查出问题予以严肃处理。提高内部监督制约制度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明确内部监督的责任。工作程序。监督手段和考核办法。五。严格执行财务人员定期内部审计和离职审计制度
建立和健全各级财务人员内部定期审计和财务主管人员离职审计制度是实施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加强组织内部的审计的执行,实行财务人员定期审计和财务主管离职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是对财务等的工作进行审查核实,发表意见,供相关部门改正,从而提高各方面的合规合法性,防范舞弊,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绩效。而财务主管,是主管财务的,管理企业资金的筹集与运用。现在很多企业财务与会计没有分家,财务主管更多的职能是管理日常会计处理工作,设立内部会计制度,管理从编制记账凭证。登账到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具体账务处理,是会计做的。但是,由于各种局限性,可能做得并不正确。内部审计在查账时需要指出,供相关人员改正的。
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与发展趋向:
(1)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财产完整,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同时这也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基本职责。通过对经营业务活动的内部审计,防微杜渐,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违法。违章的苗头,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在日常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点。
(2)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是内部控制的又一基本目标。内部审计在保证内部控制达到这一目标上是责无旁贷。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是内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审是对企业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再监督。
(3)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在切实提高传统的财务审计质量并改进完善企业各项会计管理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将审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内控制度与经济效益审计范畴,为宏观管理服务。促进内部审计的职能由单一的监督职能向监督。管理与服务多种职能转变,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除了内部审计之外,还要对财务主管进行离职审计。在财务法中规定财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手续“,于是为一些财务主管逃避在职时的犯罪提供了条件,是法律法规的一个盲点。现在,离任审计制度已经被普遍使用,离职审计制度的实施对抑制财务犯罪,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减少国有资产流失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措施。
六。结论
人类意识形态在日常活动中起到影响人的观念和规范人的行为的作用,意识形态对预防财务犯罪有以下若干方面的影响和规范作用。
1。意识形态对财务人员的观念形成具有引领作用。人的理念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形成的影像和不断刺激而形成的固化的观念,外界良好的环境信息有助于财务人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固化财务人员正确的心态,引导财务人员正确地看待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事务,在意识形态方面抑制和减少财务犯罪发生的源头。
2。意识形态在一定范围内规范财务人员的信用环境。在当前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社会各阶层群体向钱看的意识较强。主要表现是体制上顶层设计的不完善,存在着公款私用。贪污受贿的漏洞;商品市场上存在着粗制滥造。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行为,试图通过损公肥私的方式逃脱惩罚而使自己快速致富心态中运行,其本质是市场经济秩序还没有形成信誉制度体系。财务人员在信用制度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的环境中从事财务工作,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的原因,成为极易受到影响的一类群体。很多财务人员因为财迷心窍和心态失衡,才滑向了犯罪的深渊。因此,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意识形态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序的经济环境对减少财务犯罪至关重要。
3。意识形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替代形式上的监管。意识形态在财务监管方面的作用是对财务人员在职业操守和经济行为方面进行引导和规范,形成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潜意识中的行为准则。在这种大的整体环境中,非意识形态和道德所采取的行为不仅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舆论压力和排斥,而且欲有违规违法想法的相关的财务人员将受到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及同职从业者的抵制,极大地增加了其隐形的舆论和道德成本。
财务犯罪的意识形态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