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逐步加快,构建完善的全民医疗卫生体系成为当前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大卫生投入。理顺管理体制。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需要各级部门积极探索研究。
国务院于2009年3月公布了新医改方案,强调医院作为公益性机构论文网,应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惠民医疗。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根本出发点是加大改革的力度,主要手段是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具体措施是规范收支行为,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合理确定成本和费用,逐步建立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成本预算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内部监督机制,进一步改进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体系,使新医改逐步推进。
为适应医疗卫生改革的需要,建立同新医改方案相匹配的财务会计制度,财政部会同原卫生部等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相关会计准则于2011年1月公布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于2012年1月1日在全国施行,主要适用于公立医院中的综合医院。中医院和专科医院以及门诊部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等不包括在内,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举办的非盈利医院可参照执行。
新医改方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一。新会计制度的变化
在制度完善方面,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新增了与国库支付。财政收支。科室预算。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会计核算内容,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了医院的收支特点。新制度会计科目分类合理,真实反映医院的财务收支状况和资产情况,进一步规范了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
在会计核算方面,新制度对医院收支等会计科目进行了重新调整,进一步丰富了财务报表信息,对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增设药事服务费,进一步明确了医院成本费用的核算和收支结余的核算管理,对净资产的核算进行了修改。
在预算管理方面,新制度重点强调预算管理和全面控制,提高了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新的医院会计制度重点解决了以往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助于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
在财务报告方面,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体系进行了完善,建立了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新医院会计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对外提供财务报告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签字后公布。
新制度体现了医改的新要求和新方向,体现了在医疗卫生领域财务管理的最新理论成果,既能适应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需要,又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事业,有利于现代医疗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二。医院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在医院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相关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构成了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财务活动是指在日常活动中涉及资金运营的过程。财务关系是指医院财务活动中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管理。内部控制。财务分析。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和财务分析与评价。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事业基金稳步提高,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切实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筹资管理,主要是指医院通过各种融资渠道为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营。特殊医疗设备的购置和发展扩张提供资金支持。主要融资渠道包括政府补助。融资平台。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捐赠。
收入管理,是对医院的各项收入的范围。收益。标准和分配进行合理的规划,医院收入主要包括日常收入。财政资金拨付。转移支付和项目经费,新医改要求要提高门诊收入。诊断费用和手术护理费用标准,但是严禁药品加成,适当提高医生的诊断收入。
成本管理,主要是成本费用的管理,涉及医疗成本。医药成本及其他相关成本,费用主要是管理费用。新医改和新制度要求要医疗费用的控制,加强成本控制意识,逐步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医院效益,增强竞争实力,要打破以药补医的传统旧模式。
资产管理,主要是对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管理。流动资产主要包括现金。药品和应收款项等,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医疗设备。建筑物及办公设备等。新制度要求要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将资产利用率发挥到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预算管理,是医院按照自身发展规划及相关业务活动编制相关预算。并执行。分析。考核相关预算指标。新医改要求所有资金都必须纳入预算管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设计财务预算。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筹资预算。
财务报告与分析,主要是指要按照相关规定,依据新的会计准则编制相关报表,出具相关财务状况说明书,对医院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成本控制情况。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财务监督与控制,主要是指医院根据国家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对医院的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新制度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强化风险意识,逐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进行科学决策。
三。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对策研究
(一)全面预算管理尚未实施
部分医院在制定全面预算目标时候,预算的内容不全面。预算指标的设置不够切实可行。也不够准确,缺少可操作性,一些医院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解存在偏差,预算的内容难以涵盖医院的所有经营范围。大部分医院在编制全面预算时,并没有将医院自身的整体战略目标作为出发点和支撑,预算管理跟医院自身发展战略衔接上较差,只重视短期目标而忽视了医院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医院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当提升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手段,采用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要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机构,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管控,分析评价医院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确保医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增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完整性,将医院的所有收支活动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切实发挥全面预算的管理职能。
(二)成本控制还有待进一步压缩
部分医院在成本控制时都是通过对上年数据进行微调,没有充分考虑到成本的变动情况和实际管理需要,造成医院成本控制无依据。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不少医院成本控制不严格,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缺少必要的执行监督手段。在医疗成本。项目经费。办公经费。公共支出上还存在大手笔支出,重复支出的问题,成本控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应严格按照新准则的规定,设置相关成本核算科目,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倡导勤俭节约的好风尚,杜绝奢侈浪费。严格经费审批程序,必要时实施联审联签制度。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于一些重复购置。重复建设的问题要坚决予以制止。
(三)内部控制基础较为薄弱
部分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部分财务人员对内控重视程度不够,思想上不重视,认为内部控制只是流于形式,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操作性不强。在有的医院,财务人员参与到医院的重大经济决策较少,只是一个核算岗位,并不是管理岗位。
医院要在新准则和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各个关键点都要有明确的内部控制措施,强化医院内部风险管理责任,构建风险管理框架,积极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及时发现各种不确定因素,积极构建风险控制的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四)国有资产管理混乱,职责不清
部分医院资产配置不合理,部分国有资产违规使用,资产处置不合规,资产评估机制不健全,资产统计不规范,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不明确。具体表现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国有资产配置标准不统一,安全性相对较低,账实不符。部分医院资产采购不走政府采购,而是自行采购。在出租出借等方面报批手续不完善。资产管理不科学,与医院承担的社会医疗和服务职能不匹配。
新制度要求要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方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明确相关管理职责。制定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做好相关账务处理,做到账实相符。优化资产配置,科学使用资产。资产配置应与医院承担的社会职能相适应,做到科学合理,勤俭节约,从严控制。做好资产采购和处置工作。应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相关程序依法办理。严格监督检查,落实相关责任。
新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