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内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尽量迎合目前企业多元发展需求,体现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引导功效,使得各类教师团队与辅助设备资源深度交接,不留任何模糊认知迹象。但是此类保障体系建设深受现实条件制约,包括具体师资适量塑造与质量监控方案都要做出系统论文网性调整,不忘深切探讨社会发展下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格式形态,不至于与异质化企业深入发展指标产生矛盾冲撞,耽误学生工作前景绽放。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如何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会计人才需求,如何体现高职教育改革基本要求,创建科学。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是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普遍问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现状,试从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师资提升。质量监控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以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要。
一。高校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指标论述
所谓人才培养指标就是在素质化教育背景下主动开辟业务实践培训项目,令学生深受情境特征影响并产生高度钻研兴致。这一切细节都直接决定日常教育课程的布置形式,是构建科学培养质量体系的前提保障。处于会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借助素质基础与理论知识层面加以合理延展,全程维持科学导向功效,并利用企业发展需求作为出发方向;而岗位基础设置形态当然也不可小觑,其有助于精准定位人才形态塑造目标,为地方培养实用性人才提供最新改造经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分布在工商企业等出纳关口,需要在第一时间将企业业务进行清晰核算。监督,必要时在财务处理流程中依照手工或者电算途径完成整个会计循环任务。结合此类分划手段进行系统解析,会计专业规范细节具体透过职业核心实效延展,高职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上应该着重表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格局,保证各类业务技能与职业道德素质的培训力度,能够督促参与成员主动迎接企业生产管理挑战,其间不同行业财会信息要做到明确审核。处于此类阶段的专业会计人才无论实践经验或者沟通能力都必须出众,这样才能保证在日后不断适应多元化服务整改需求。
二。现代化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科学培养方案解析
1。课程体系架构更新
会计专业课程能够督促教学主体及时制定教学目标与实践活动布置范围,确保师生之间在和谐交流氛围下开拓各类活动交接载体,使得专业培养方案变得足够详细。此类课程规范体系需要高度呈现会计知识学习要点与职业技能交汇关联,尽量在广泛企业实践经验辅助范围下,依照相关市场要求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设定;全程有力贯彻学生主观适应地位维护理念,同时合理融入会计从业资格验证。助理会计等职业标准内涵,尤其在典型工作任务门类分析前提下,实施项目与情境教学模式。必要情况下可全面摒弃专业课程划分态度,将各类课程内涵合理交接融合,依照特定实践工作阶段进行典型工作任务设定,之后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令学生透过各类项目情境中掌握必要工作。人际交往法则。具体来讲,高职会计专业改良需要结合课程规范体系进行情境搭设,使得会计出纳。报表编制。纳税申报等实习流程顺利延展。例如:业务平台能够令学生掌握职业核心拓展要求,主动在仿真模拟职业现场之中完成训练项目,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在线教学模式。
2。创建以能力养成为主线的三段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专业既不同于一般理工类专业,也不同于一般文科和管理类专业,必须研究确定与其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提高培养质量的根本前提。就目前现状,高职会计专业宜采用以能力养成为主线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所谓能力养成是指会计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共同培养,可将其整个培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认知+专业模拟+企业实战“(英文缩写为RSP,即realize+simulate+practice),每个阶段的培养方案都要以能力养成为主线来策划和设计具体任务,实现通才+专才“的最佳结合。
基础认知阶段主要侧重于认识经济主体和内部管理活动的多元化,了解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理解经济活动与会计行为的关系,掌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构成及其核心内容,学习会计法规体系及会计基础岗位工作内容,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专业模拟阶段主要任务是认识管理会计的地位和意义,理解会计制度设计和基本规律,掌握会计准则及重要会计业务处理方法,了解会计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学习财务管理应用知识及会计管理岗位工作任务,学会解读和有效利用会计信息,并掌握基本的财务分析。沟通协调以及外语应用能力;企业实战阶段的主要任务应当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掌握更多的管理学。经济学。财务管理及其他相关知识,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敏感的职业判断力,综合素质。思想品质。认知能力和创造精神等得到全面提高,发掘自我完善和持续发展的潜能。
三。开发注重学习效能的交替式专业培养方案
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在以能力养成为主线的三段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引下,必须以注重学生学习效能为出发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认知阶段适宜安排在第一学年,培养方式以课程学习为主,可采用现场参观。实地调研。课堂讲授。专题研讨和交流分享等多种形式,学习地点以教室。报告厅。礼堂。企事业单位。市区等为主。在教学组织中结合学生数量。场地使用情况。访问地点的条件及学校的资源状况,可将学生分为A组。B组。C组……,分组交替学习不同的内容,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达到充分利用资源的效果。专业模拟阶段应安排在第二学年内,主要以教学项目为主线来设置学习内容。可将教学项目分为若干个模块,其中每类项目都围绕特定的工作内容来进行设计,教学项目的内容应融为一体,要完整模拟企业财务的全部工作内容和流程,且业务和数据之间应保持严密的勾稽关系。该阶段的学习地点可在实训中心完成,有条件的院校也可全部安排在理实一体教室完成,教师可以按任务分组安排,各组之间也可采取穿插交替的办法来安排教学进程。企业实战阶段安排在最后一年为宜,可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将学生完全置身于真实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环境中,去应对无序。随机发生的经济活动。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适应环境和经济业务的变化,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主动获取和积累信息,学会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高职院校应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网链式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成熟的实战训练环境,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有机拓展
会计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布置方式需要借助培训途径进行合理拓展,毕竟这是决定人才素质形态的核心要素。工学结合本质就是依照教学单位与企业岗位关联进行适当合作,高职院校需要与会计岗位之间监理长效联系机制,运用企业多元发展成果作为判断依据,使得各类知识得到全面整合,课程体系与阶段考核流程也产生全面革新。再就是教学手段要向多维互动方向过渡,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及网络技术实施多层转变,争取在工行结合基础上令企业为高校提供科学实训场地,并愿意针对各类器材。人力资源投入相应的资金。这种合作模式可以主动选取中小型会计记账公司处理,同时签订具体的实习协议,令学生实训项目都能符合企业人才资源既有结构形态;毕业生可以借助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习,管制主体会依照阶段考核结果择优录取,最终达到就业一体化指标,为学生今后职业发展提供大力支持。
另一方面,师资团队构建上可以采取培养和聘请相结合的方式。青年会计教师除了要加强教育学。教学法的学习,还可采取跟班听课。集体备课等方式提高教学能力,更需要深入企业或会计事务所顶岗实践,培养指导学生出纳。会计核算。税务处理等岗位实践的能力。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让他们或推荐本单位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通过定期合作,深入了解,聘请具备教师素质的专业人员担任客座教授,从而构筑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四。注重潜能开发的会计师资队伍培训
教师是办学的第一资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动力源泉和基本保障。会计专业教师的培训与能力开发可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职前引导培训从入校开始,就要对新教师进行职前引导,即学习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状况。专业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会计专业模式创新与办学特色。教学设计与学生个性等等,也可结合校情开展专题探讨,激发教师对会计专业的热爱。对教师职业的使命感和对发展的责任感。
(二)个人培训计划
教师每年必须参加规定的业务培训,培训内容一方面要包括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内容,随时了解会计法规政策的变化动向,另一方面结合各自专业能力成长的需要参加某一领域的财经类培训。
(三)国内外进修
可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事业单位(公司)或研究单位等接受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高层企业论坛。财经领域的研讨会等,为培养教师的综合专业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
(四)企业实践活动
要鼓励和支持会计专业教师在校企合作中参与企业财务管理项目或方案的论证和研究。项目分析和经济咨询工作,以兼职顾问或咨询专家的身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也可允许兼任企业的管理职务。
(五)参与教学项目设计
所有会计专业教师都必须参加教学项目的设计和开发,或者对现有的教学项目进行修订,锻炼教师的专业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提升适应最新会计管理活动的能力。
(六)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评价
应当结合课程目标构建多视角。多阶段。多形式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应根据考核内容的不同,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侧重点。具体包括学期内考核。学年度考核和毕业综合考核。其中,学期内考核应侧重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考核,学年度考核应侧重对会计业务能力的考核,毕业综合考核应着重对会计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七)专业课程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系主任根据课程内容要求选派适当的教师组成任课小组,每门会计专业课程都要指定一名主讲老师,负责协调授课内容。形式等,小组成员的构成可跨院系和教研组分配,主讲老师要负责准备讲义资料。课件及授课计划等,发给的资料按统一的内容和要求授课。
(八)完善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
拓宽监控渠道,一方面依靠由政府。主管部门。财政。税务。物价等行业及企业事业单位形成的组织咨询系统;另一方面依靠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信息反馈,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学生。用人单位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督机制。
(九)教师轮岗
要有计划地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到财务。人事。后勤等行政管理部门从事阶段性的工作,也可到计算机。机械。工程等专业系部担任辅助教师。在多次的轮岗中可提高教师的综合工作能力,也有利于寻找更适合教师发展的领域,充分体现人性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总之,会计专业以其稳定而又广泛的社会需求,成为各类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专业设置门类,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基层会计和财务管理人才,其中也不乏走上高层管理行列的优秀会计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高职院校作为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必须着力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
进一步完善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相关的制度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严谨。规范。系统。全面的规章制度,质量保障体系的作用就是通过这些规章制度来约束教师的教学工作实现的。另外,关于本文提出的几点建议还需要结合实际应用不断地完善。
总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覆盖了教师。学校。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构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符合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就是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灵活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使得人才培养事业与培养对象都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本就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设计主体保证全神贯注意识并主动与外部相关企业建立合作机制,为学生日后实习训练提供第一校验场所;避免学习知识内涵与实践经验的脱节反应,最终促进会计人才的合理供应成果,为企业多元可持续发展指标贯彻奠定深刻适应基础。(作者单位:辽宁建筑职业)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