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会计职能也在不断拓展,简单的核算功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决策者和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已经成为会计的一项重要职能。这种有价值的信息自然是要真实客观和有效可靠的,这也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原则。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论文网,由于外部环境。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财务人员内在职业素养低下等因素的存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普遍。会计信用程度普遍偏低。本文仅就法律层面上对会计诚信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就如何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来规制会计诚信问题提出一些个人浅见。
一。有关会计诚信的法律层面问题
会计诚信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这也是会计行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要维护会计诚信,一要靠人。二要靠法律保障,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当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会计法律体系,但的会计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1。立法方面
(1)会计法
会计法是会计人员严格执行的行业基本性法律。会计法已有30多年的历史,分别于1993年12月和1999年10月修改,日臻完善,尤其是在1999年10月的修订,进一步规范了行业准则。明确了会计主体责任。但从其具体内容上看,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诚信问题,还存在如下3个方面不足:
①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界定不明确。会计法总则第四条明确: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当单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单位负责人具体要负怎样的法律责任等情形没有加以明确。
②举证制度设计不科学。会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编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人员地位较为弱势,要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人的授意。指使。强令“等行为进行举证就变得较为困难和复杂;
③责任追究缺乏具体规定,可行性不强。会计法仅在第四十九条规定了违反本法规定,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由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进行处罚“,但对于提供虚假会计报告的民事责任并未作出明确规定,从而使得对提供虚假会计报告者提起民事责任的诉讼很难实施;
(2)公司法
①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界定模糊,没有明确规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标准,只是言明需披露信息的概貌,导致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无法有效合理的运用;
②公司法在第一百二十二条中仅作出了这样的规定:上市公司设独立董事,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对独立董事的人数。比例及职权等方面缺乏具体规定,使得独立董事制度缺乏操作性和科学性;
③对公司自身以及与管理人员之间各自承担的信息披露责任界定不够明确。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①对因共同侵权下的各赔偿主体责任划分不够明确
②对财产损失赔偿的时间界定没有考虑到会计信息披露存在明显的提前效应,从而使得被侵权人向虚假陈述行为人提起证券民事诉讼缺乏可操作性,严重影响了民事诉讼的及时性。
③设置前置程序,限制原告的起诉。该规定只允许有条件进行民事侵权的诉讼,而且必须在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公布了对虚假陈述行为人作出的处罚或在财政部。其他行政机关以及有权作出行政处罚的机构公布了对虚假陈述行为人作出的处罚决定或在虚假陈述行为人未受行政处罚,但己被人民法院认定有罪的,并已经作出刑事判决生效的情况下才能提起诉讼。这种前置程序的设置极大地限制了对违法批露信息的上市公司的民事起诉。
2。责任制度设计方面
(1)关于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政府部门。主管机关或证券经营管理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的裁决和处理的一种行政处罚。虚假陈述的行政责任一般针对范围较小,损失较少。影响较轻。违法程度轻微的虚假陈述,对于这种虚假陈述,政府部门或主管机关一般只会给予批评教育。纪律检查。罚款等。目前,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主要以行政责任为主,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则相对较少。
(2)关于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的设定对于严重的信息造假者威慑作用意义重大。如果没有刑事责任作保障,惩罚严重违法者,那么良好的会计信誉体系就不可能建立。在,除少数严重案件适用刑法外,大多数案件以行政法律责任为主,而且对公司的处罚力度要比有关管理层的力度更大一些。相比较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些国家对虚假信息纰漏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刑事责任规定偏轻。
(3)关于民事责任
虚设。编造。提供虚假信息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其责任主体都应该对受害人进行一定的民事赔偿。民事赔偿也是解决证券市场虚假信息泛滥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美国,公民法律意识非常强,财务报告的责任主体最怕的就是民事赔偿,因为民事赔偿足够让他们倾家荡产,永无翻身之地。而在这方面非常欠缺,民事责任极不完善,如在证券法中,仅就违反信息披露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行为规定了民事赔偿责任,而未将违反信息披露及时性标准的行为列入民事赔偿责任条款之中。从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考虑,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时性的民事责任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是信息披露立法的一个重大缺陷。现行的有关证券法规规定,违反信息披露规定的责任人要负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但对披露行为违规如何认定。怎样追究民事责任。责任人之间的责任如何划分等问题,几乎没有涉及,或规定得过于原则和抽象,给具体的司法实践带来很大的困难。二。重塑会计诚信的法律对策
1。完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
(1)会计法
会计法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本法律,其他涉及会计行为的法律,如证券法公司法等应与会计法保持一致。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会计法应进行如下方面的修改:首先,会计法在法律责任“部分扩大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失真承担责任的范围,使得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规定那个得以落实;其次,进一步完善会计法中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尤其是单位负责人的民事责任。因此,加大对造假者民事责任的处罚应当成为今后立法修改的重点。
(2)公司法
新公司法已于2013年12月28日修订通过,但是修订后的公司法在信息批露以及职责权限。责任认定等方面就公司治理结构还应该有更进一步的宏观布局和设置。第一,独立董事制度应确定独立董事的人数和比例,并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责和义务;第二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第三,强化监事会的职权,完善监事会的功能,真正发挥监事会的作用;第四,明确公司和管理人员各自承担的信息披露责任。
(3)健全会计信息虚假陈述的民事赔偿机制
2003年1月9日,最高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预示着证券民事赔偿机制真正进入了司法实践阶段,它包括一般规定。受理与管辖。诉讼方式。虚假陈述的认定。归责与免责事由。共同侵权责任。损失认定。附则,共三十七条。但是,由于相关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不足,使得该规定许多方面显得简略和模糊,缺乏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一是关于共同侵权条件下对各责任主体的赔偿责任划分,应对发起人或发行人和上市公司之外的虚假陈述人包括独立董事。中介机构及其责任人设定一个最高赔偿限额,在这个限额内虚假陈述人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发起人或发行人和上市公司对剩余的赔偿额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二是由于会计信息存在的提前效应,应把虚假陈述实施日适当提前;三是取消对原告起诉的不合理限制。
2。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加强会计行业诚信建设
市场经济作为信用经济,要求在道德上弘扬信任精神。“因此要更加注重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加强会计诚信道德建设。首先要不断提高会计行业的从业门槛,提升会计从业者的专业化水平,强化会计人员职业化能力及尊荣感。其次,会计从业人员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合理化水平;单位负责人应该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监管者应该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加强会计信息监管力度,努力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把好关。参好谋。最后,要逐步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制度,建立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明确等级评价内容;最后,公布会计信用等级评价结果,进行舆论监督等。只有会计人员以及相关责任人的诚信意识提高了,法律意识增强了,我们才能在有法可依的条件下做到有法必依,会计诚信体系的建立才能得到法制保障。
会计诚信体系的重塑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综合治理。而这个治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不断提升会计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守法意识。这还有待于法律工作者和会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唯此,才能有效构建会计信用的法律体系,尽快解决会计诚信危机日趋严重的问题。
浅谈会计诚信问题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