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能否确认。何时确认以及确认多少是财务会计中的一大难题,也是一些企业用以粉饰报表“和财务造假的常用方法,因为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会涉及企业损益的计算,最终影响各利益集团的决策。新准则收入确认的变化势必会对企业盈余管理产生影响。接下来就探讨论文网新准则下收入确认的变化及相应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
一。概念的变化
在旧的会计准则中对收入概念的定义: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在新的会计准则中,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的活动中获得的。会导致企业所有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与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收入。强调流入仅指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部分,投资者出资所导致的流入不在其中,突出了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是收入的基本特征。
二。收入确认的条件发生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新的会计准则对于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由旧准则四项增加了一项。将旧的准则的第四项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进行可靠地计量“,细化成新准则中的两项: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已经发生或者是将要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新准则在经济利益流入“这一表达上将能够流入“改为很可能流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指销售商品价款收回的可能性大于不可能收回的可能性,即至少超过50百分号。强调可能性很“,体现了收入确认更为谨慎,以防止将一些不确定性的收入确定为收入。
三。收入确认的时间发的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对于收入确认时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分期收款销售情况下,由原准则中根据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改为在满足收入确认的条件时就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对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业务,在旧准则下收入的确认,企业可以通过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从而将该部分销售利润放置在不同的会计期间以到达操纵会计利润的目的。但是在新准则下,这种业务中商品已交付给购货方,通常表明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货方,在满足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时就应当一次确认收入,从而规避了利用时间差人为操作利润的机会。
四。计量方式在采用上的差别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在旧准则中对于计量规定收入应按企业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或双方接受的金额确定“,即计量采用名义金额;但是在新的准则中则采取了公允价值模式入账。名义金额主要是指依照企业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的金额进行计量;公允价值模式企业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价款不公允不应确定为收入金额。也就是说,如收入的名义金额与其公允价值差额较小,可按名义金额计量;如收入的名义金额与其公允价值差额较大,应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经济尚不成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要识别公允价值方面的盈余管理,就要尽可能地找出并关注与企业商品或资产的市场价格或同行业相类似的市场价格。这就要求市场信息通畅,企业披露的公允价值的信息完整。及时等。但是,企业经营行为是受市场变化的,企业的每单交易价格不可能一致的,也不可能做到一致,例如,销售给同一地区的同一商品,可能因收款条件,交易数量等出现价格波动。只要不出现现行增值税条例中规定的情形: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主管税务机关就不会核定其计税销售额。这就给利润空间大的行业提供了盈余管理的操作空间。
同样,企业为了盈余管理的需要,某项资产根据行情评估其市场价值高于账面价值,利用售后租回方式以公允价值达成交易,那么就可以确认一笔现时的利润,以达到粉饰当期利润表的目的。
五。按实际利率法摊销与盈余管理
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是新准则的又一亮点。具体涉及到收入准则中具有融资租赁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下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摊,未实现融资收益需通过实际利率法在以后各期进行分摊。这里实际利率就是将应收的合同或协议折现为商品现销价格时的折现率,实际利率法下要求合理地估计摊销期和实际利率,而要做到准确估计对企业会计人员来说难度本身就很大。假如,以后各期是以年金的形式支付,要计算实际利率,先根据公式(P/A,i,n)=p/A确定年金现值系数,再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当n一定时,年金现值系数与实际利率i成反向变动。企业可以通过一纸协议来安排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商品现销价格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来调节本期的收入和以后各期应确认的收益,因而也就给盈余管理留下余地。
六。结束语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使得企业收入的确认和计量更加规范,有助于如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准确核算企业实现的收益。新准则的很多理念和做法与中国以前实施的会计规定和实务有相当大的差异,要求财务人员转变观念,除了依赖制度规定,更多的需要独立判断,以求财务报表能够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价值。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也是对财务人员一次重大考验,财务人员要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学习和培训,理解和掌握新准则的精神,学好。用好新会计准则,以预防和降低财务风险和不当盈余管理带来的风险。
新会计准则背景下收入确认的变化与企业盈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