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
会计专业作为当下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在各个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相对一部分专业而言,招生规模也较大。但纵观会计专业的建设发展情况,各个高职院校却是参差不齐,各有千秋,导致各所院校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情况也千差万别。特别是一些在专业设置和办学论文网方向偏社会科学类的高职学校,由于会计专业学生人数总量较大,其培养质量和就业情况直接影响整个的发展。所以,如何在新时期下做好会计专业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建好专业,方向正确是首要前提,所以必须首先考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会计知识和技能体系与会计工作实际偏差较大
部分会计教材上的知识体系较陈旧,没有很好地与会计准则变化。政府政策改革挂钩,从而导致学生所学并非社会所用,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质疑,影响学生就业。究其原因,主要是负责专业建设的老师与政府和行业。企业的相关人员联系不够密切,未能较好地将社会动向有机地融入人才培养之中,导致培养质量出现偏差。
(二)校企的深度融合还远远不够
由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考虑的企业的商业机密和资金安全等因素,做到校企的深度融合却有一定困难,比如学校老师到企业培训。学校的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来担任兼职教师或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都没有做到很好的沟通和融合。因此,部分高职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从而出现学校培养的生企业不满意,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学校又提供不了的奇怪现象。
(三)工学结合的模式已有涉及,但仍刻有学科教育模式的印记。
虽然目前工学结合的模式已经被许多学校采用,但并不彻底,并且有些教师毕竟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开展教学,即使是有在企业实习或工作的短暂经历,但还是缺乏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对会计实际工作情况不甚了解,将自己所授的学科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照搬到高职课堂教学中,仍以讲授为主,重理论,轻实践;而高职的学生相对于学科教育下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上都有较大的差异,从而使得这些学生理论知识不好,实践能力不强,人才培养质量堪忧。
(四)课程体系设置上重视专业能力的锻炼,忽视或弱化了职业素养的培养。
虽然专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但现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更看重的是职业素养的高低。而某些高职的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能力方面的课程设置较多,而在职业道德。应变能力。抗压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等基本职业素养方面的课程却设置较少,使得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很难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岗位。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体现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素质先行“的原则。
如下图所示:
(一)依托当地政府部门和行业学会,把握政策走向,并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做到与时俱进。
1。依托财政。税务部门和会,及时了解政府在会计政策法规上的变化和改革。
要建立与当地财政。税务部门和会的长效联系机制,设专门部门或指定专人来负责联络。一旦国家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纳税政策上有变动,专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和学习相关信息,使学生所学知识不陈旧。不过时,提高职业教育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2。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或及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或完善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
首先要组建由行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和校内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结构科学。人员合理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制度,明确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具体工作职能,不能流于形式。然后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照其工作职能开展具体工作,比如根据社会需求来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桥梁,让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直接参与专业课程设计和评价。另外,还可以根据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适当引进国内外先进课程,取长补短。以此基本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二)与企业积极沟通。协作,共同探讨专业共建。合作共赢的有效途径。
1。校企共建,强化工学交替的校内会计教学实训,实现课程与岗位。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融合。
具体而言:①建立校中厂“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可以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财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让学生通过比较真实工作环境和内容,来感受和学习会计技能。并且采用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的实训方式,实现课程与岗位。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融合。②建立厂中校“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更真切感受职场氛围,用校内所学知识和技能到校外进行更深层地历练和提高,全方位提高人才的职业素养。
2。建立和完善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为达到顶岗实习的真正效果,将理论教学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必须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要有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负责。要建立和完善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包括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制度,毕业顶岗实习联系制度。毕业实习前的安全教育制度等。(三)在育人中特别要强调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1。加强基本职业素质的必要性
先做人,后做事“。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人格的培养,对其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比如人文素养。职业道德。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抗压能力。吃苦耐劳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团队意识等,这是学生走向社会时无论从事什么岗位的工作,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无德“而有才“的毕业生,相信企业也不敢冒风险录用。因此,要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职业人,唯有加强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2。课程体系构建中要加强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方面在公共课程中和选修课程中,增设或加强培养职业基本素质的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其基本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在本身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中,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上,要考虑学生基本职业素养方面的内容,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中,融合和渗透基本职业素质的内容。
(四)在教学中要强调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采取多学期。分段式的方式,并与学分挂钩,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的硬件和软件,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即先让学生感受工作情景,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知识,再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工作情景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原始凭证时,可以先将原始凭证放于学生面前,让他们识别发生了什么经济业务,然后再来讲授相关知识,接着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去识别其他的原始凭证,这样从工作到学习再到工作,交替进行,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方式。
另外,本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和技能,下学期还可进行适当重复和提高,并与学分挂钩。比如,考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几门课程,可以分两个学期来开设,上学期先学好基础部分,下学期可重点从应试方面,加强巩固和提高,以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一旦学生拿到会计证,直接与其学分挂钩。
综上所述,在当今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在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会计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本着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和素质先行“的原则,认真思考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会计人才培养找到正确的方向。
新时期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