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增值分配结构、增值会计学与分配公平、增值分配与企业价值创造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综述,对比了增值分配结构与利润分配结构的不同,指出了传统财务报表的缺陷与增值表使用的必然性。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我国近十四年的增值分配结构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探讨了我国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增值与利润之间的一致性关系。
(1)推动了增值分配结构和增值表在我国的实行
追溯历史,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实行了接近增值分配方式的除本分成制,但是这种方法在八十年代后期就逐渐被利润分配方式取代了,而到了现代,为了紧追国际的步伐,增值分配方式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传统财务报表与增值表优缺点的比较,指出了增值表能够弥补传统财务报表的不足,推动了增值分配结构及增值表在我国的实行。
(2)指出了我国现行分配结构中的不足,促进分配公平
分配公平一直是公众关注的重点。但是因为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服务的利润分配制度不能为除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它成为了在我国建立更为合理的分配制度的阻碍。本文通过对2000年-2013年制造业企业增值分配结构的分析,了解了我国分配结构的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措施,推动了分配公平的进程。
(3)推动企业新的绩效衡量方式的产生
以往企业大多使用利润来衡量企业当年绩效,但是随着长期实际操作的检验,这种绩效评价方式显露出越来越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增值与利润一致性的研究,丰富了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途径,将计算企业创造增值作为一种新的绩效衡量方式推上历史舞台。
1.3 相关概念及理论背景
增值是会计服务对象多元化的产物。它将企业视为由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等利益相关者视为契约组成的集合体,并在会计核算方面增加了反映不同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内容,在财务分析方面,发展出了从不同利益主体角度评价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的财务分析体系[32]。增值分配理论与将企业视为股东私人财产的利润分配制度有着根本上的区别。利润分配理论以股东作为服务对象,通过向其提供企业当年盈利作为获得资本使用权的报酬;而增值分配理论则是以全体利益相关者为服务对象,通过共享企业增值来调动其责任感与积极性,超越了股东利润最大化这一狭隘的理论,将增值最大化作为了企业的经营目标。
目前支持利益相关者参与增值分配的主要理论有:契约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产权理论和共生理论。本文则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意图从新的理论出发论证增值分配结构的可行性与使用的必然性。
利益相关者理论起源于Freeman(1984年)撰写的《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该理论所指的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被组织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Freeman认为公司是各特殊主体间达成的一系列契约关系,而不仅仅是股东的私有物。传统的财务分配理论支持企业收益由股东独占是因为它认为股东独自承担了经营的风险。但是事实上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受到企业组织目标影响的并不仅限于股东,供应商、债权人、客户和雇员都由于其投入的资本分担着企业经营的风险。按照投资回报理论,他们都拥有享受企业增值的权利。
Freeman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挑战了长期占据权威地位的股东至上主义,塑造了一种新的所有权观,对公司进行多边治理有推动作用。
- 上一篇:分布式光伏投融资分析+文献综述
- 下一篇: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企业实践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
-
-
-
-
-
-
-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