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大豆粒形相关性状的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2)
大豆籽粒状包括籽粒大小与形状性状。一般认为种子形状是由粒长、粒宽和粒高决定的,影响种子作物产量的首要因素是百粒重,同时,粒形也是农产品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大豆籽粒遗传基础复杂,是典型的数量遗传性状。籽粒性状的研究对作物高产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粒长是指籽粒沿种脐方向平行的最大距离,粒宽是指籽粒沿种脐方向垂直的最大距离,粒高是指籽粒顶部到底部的最大距离[13]。长宽比、长高比和宽高比性状表型值则以各材料粒长、粒宽、粒高测量值分别计算得到。
大豆籽粒性状的研究对作物高产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大豆籽粒遗传基础复杂,是典型的数量遗传性状,所以目前对大豆籽粒粒形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连锁分析研究进展
根据soybase数据库公布的数据(http://www.soybase.org/),已经定位了18个粒长QTL,16个粒宽QTL, 14个粒高QTL,以及11个籽粒体积QTL和230个粒重QTL。陈强(2014)以冀豆12×黑豆杂交后代216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构建了包含20个连锁群,163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检测到粒形相关QTL29个,贡献率大小为5.07%~14.76%,增效基因分别来自冀豆12和黑豆,其中,有11个QTL在多环境下稳定表达[14]。梁慧珍等(2013)利用以晋豆23和黑豆衍生的447个RIL群体所构建的SSR遗传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0对大豆粒形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研究,检测出33个大豆粒长、粒宽、粒高、长宽比、长高比和宽高比的QTL,分别位于A1、B1、B2、D1a、D2、F_2、G、I、J_2和O染色体上[15]。而后运用QTL Network 2.0软件对影响大豆粒形的加性效应QTL进行检测,定位出1个粒长、1个粒高、2个长宽比、2个长高比、1个宽高比共7个QTL,对5个性状的贡献率分别为5.77%、14.41%、23.61%、19.59%和13.16%。粒长同时定位在D2染色体上,定位区间satt488—satt461,粒高、长宽比、长高比、宽高比同时定位在O染色体上,粒高、长高比、宽高比的定位区间为sat_038—satt153。粒长、粒高、和长高比分别定为在 D2、O和J染色体上,长宽比定位在O染色体上[16]。张继雨等(2016)以东农46和L-100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试验材料,利用2013 和2014年分别在哈尔滨、呼兰、阿城3个地点共6个环境的数据对不同世代的遗传群体粒形进行单环境QTL分析及多环境联合检测。结果表明: 单环境QTL分析中,检测到13个与粒形相关的QTL,位于第5、9、12、15及18连锁群上,其中粒长QTL2个,表型变异贡献率为21.61%~26.81%,粒宽QTL5个,表型变异贡献率为7.28%~18.38%,粒高QTL6个,表型变异贡献率为10.19%~18.44%。位于Sat_122~Satt052标记区间的QTL位点在粒长及粒高中都被检测到,位于Sat_119~Satt588、Satt192~Satt568及Sat_401~Satt192标记区间QTL位点在粒宽及粒高中同时被检测到,存在一因多效性。多环境联合分析中,共检测到15个与粒形相关的QTL。并且有9个QTL位点在单环境及多环境联合检测中均被检测到,表明这些QTL表达较为稳定。研究共获得1个粒长QTL(Sat_122~Satt052)、1个粒宽QTL(Satt192~Satt568)及2个粒高QTL(Satt192~Satt568,Sat_401~Satt192) [17]。
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相较于连锁分析,关联分析在大豆粒形性状定位的应用中起步较晚。刘晓芳(2010)利用135个SSR标记对215份大豆地方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获得群体SSR数据,继而运用STRUCTURE软件、采用Evanno等提出的ΔK准则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再利用PowerMarker3.0软件对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35个SSR标记共产生了89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为6.59,变化的范围是1~26.有效等位基因数Ae的变化范围是1.00~17.64,平均每个位点3.46。观测基因杂合度H0的变化范围是0~0.31,平均每个位点0.01,PIC的变化范围是0.02~0.94,平均每个位点0.52,稀有等位基因变化范围是0~88,平均为13.27。运用经验贝叶斯方法检测到与大豆粒形及百粒重相关的主效位点31个(LOD≥2.5,P<0.05),分别为粒长2个,粒宽4个,粒高6个,长/宽1个,宽/高7个,长/高5个,百粒重6个,其中5个位点同时与多个性状相关,上位性位点30对,其中百粒重为29对,粒长为1对,效应均为极显著水平。利用TASSEL软件定位到相关位点(次)168个(P<0.05),分别为粒长26个,粒宽32个,粒高28个,长/宽18个,宽/高22个,长/高17个,百粒重25个,其中86%的位点同时与多个性状相关,可能是性状相关乃至一因多效的遗传基础[18]。牛远等(2013)在溧水中子黄豆×南农493-1衍生的504个F2:6家系中选择Satt331~Satt592目标区间7个杂合单株和168个重组单株,衍生成356株 RHL-F2个体和168个重组体家系。采用lasso和复合区间作图(CIM)法检测3个群体粒形性状2种指标的QTL。结果表明,lasso法检测到的粒长关联标记是O19和S21/Satt331,而CIM检测到的QTL区间是S21~S22和O23~O19,lasso法检测到的粒宽关联标记是O19/O21,而CIM检测到的QTL区间是O23~O19/O19~O21,长宽比与S21~S22关联是由于粒长QTL引起的,与O23~O19/O19~O21关联是由于粒长和粒宽QTL引起的。将原Satt331~Satt592目标区间的粒长QTL分为与标记S21~S22和O23~O19/O19~O21关联的2个多效性QTL。根据大豆基因注释数据库,还推测Glyma10g35240和Glyma10g34980可能是控制粒形性状发育的候选基因[19]。耿青春(2014)选取稀有频率大于5%的32916个SNP标记信息与286份大豆种质的大豆籽粒大小与形状性状进行全基因組关联分析,在显著水平为log10P≥5.82时,2008~2013优尔年重复共检测到与粒长、粒宽和粒高显著关联的SNP标记为33、86个和69个。利用最小二乘法剖析了355个SNP标记的效应,挖掘出携带优异等位基因的代表性材料,基于共同检测到的193个SNP标记关联到162个大豆候选基因,其中25个SNP关联标记在23个基因内部。通过对候选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比较基因組学分析,挖掘了7个可能调控大豆籽粒大小与形状性状的基因:Glyma04g25590、Glyma04g37760、Glyma11g15480、Glyma11g15490、Glyma17g18040、Glyma17g34330及Glyma14g24660[20]。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甘薯基因不同转录本表达量的初步分析
下一篇:
转基因拟南芥突变体表型分析
欧洲大麦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耐盐基因GmMYB176在大豆根部的过量表达研究
大盘山及邻近地区倒卵叶...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大麦...
大盘山倒卵叶瑞香的种群结构分析
拟南芥核糖体大亚基L10A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大麦醇溶蛋白的提取及TGase催化糖基化改性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