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鲜食大豆的育种研究以日本为最早、最深入,自20世纪60年代日本就开始在品质、适应性、产量及熟性等农艺性状的改良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在熟性上从极早熟到极晚熟,荚的体积从中等到特大,荚毛偏向灰白色,荚的色泽从淡绿到鲜绿,品质从口感甜、糯上升至内在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的含量适当,速冻后不变硬等等[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鲜食大豆生产、消费和出口国,鲜食大豆在我国国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4],但是对其的研究却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食品质差,很难满足国际市场对鲜食大豆品质多样化的需求[3]。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AVRDC, The Asian Vegetab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re)、日本、韩国及我国皆制定了适合于本地区的鲜食大豆品质性状要求[5-8]。国际市场对鲜食大豆的品质的要求主要包括外观品质、营养品质、食品质、卫生品质和贮藏品质,其中食品质是我国鲜食大豆品质研究的重点[9]。
    鲜食大豆食品质好坏是影响市场占有率的主要因素。鲜食大豆的食性状可分为甜度、质地、香和鲜[10],消费者一般喜欢有甜、清香、质地柔软的鲜食大豆[11]。现行食用品质的评价方法主要为感官评价和客观评价。人的感官是十分有效的综合性检测器, 可以对食品做出比较全面综合的评价, 但同时必须认识到感官评价的不足, 感官评价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立一种客观高效的食品质评价体系对鲜食大豆的品质性状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大量研究表明一些食品的食品质主要由少数几种组分决定,因此有可能通过测定这少数几种成分的量来客观评价食物的食品质。
    质地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因素,AVRDC用籽粒硬度,即籽粒破裂所需的力来表示鲜食大豆的质地。大豆籽粒硬度是加工豆制品的重要品质性状,它影响籽粒的吸水率、种皮渗透性、蒸煮特性和整豆的结构。例如在纳豆品质性状的研究中发现籽粒的硬度与蒸煮后籽粒的硬度成正相关[12]。硬度低的鲜食大豆容易煮烂,品质相对较好。很多因素影响鲜食大豆的质地,包括品种差异,收获时期及蒸煮时间等。试验表明收获时期在达到种子成熟的60%~100%之间, 籽粒的质地没有大的区别,因此收获时期不是影响质地的重要因素。淀粉含量高的品种硬度低、易煮烂, 品质相对较好, 淀粉含量的要求为≥3.36%[13]。通常蒸煮时间越长越软, 因此需要的软硬程度可由蒸煮时间调控。Song[14]等认为经过热烫后淀粉粒糊化、胶质溶解可能是籽粒变软的原因。Yasui等[15]证明整个大豆籽粒的硬度跟胚(子叶加胚轴)具有显著正相关(r = 0.976, P < 0.001)。大豆的R6~R7期是大豆籽粒迅速充实饱满的时期,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代谢旺盛,是籽粒质地形成的关键时期。大豆品质的优劣主要与其发育过程有关,鲜食大豆的硬度与籽粒蛋白质的含量显著正相关,蛋白含量越高,籽粒越硬,鲜食大豆的质地就差[16]。
    尽管籽粒硬度是衡量食品级大豆品质的主要性状,但是对于系统性研究影响鲜食期大豆籽粒硬度的关键因素的分析却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硬度类型的大豆品种(系)在鲜食期籽粒细胞排列紧密程度的光学显微镜和对籽粒内含物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前人报道,系统性的测定和分析了与大豆籽粒硬度相关的8个因素(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淀粉、水分、Ca2+、Mg2+含量和籽粒体积)与鲜食期大豆籽粒硬度的相关性,并选择出相关性较大的因素作为关键因素进一步对硬度拟合多元回归模型,为鲜食期大豆籽粒硬度的预测和评价提供参考。
  1. 上一篇:小米糠中阿拉伯木聚糖的分离提取研究
  2. 下一篇:湿害对江苏地区小麦产量的影响
  1. 大麦籽粒无机磷含量的QTL定位

  2. 大豆泡芙的研制+文献综述

  3. 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种质筛选

  4. 玉米籽粒重金属含量分析

  5. 大豆铁蛋白的分离及其加工功能特性分析

  6. 玉米淀粉魔芋胶大豆分离...

  7. 乳酸菌发酵大豆蛋白特性初探

  8.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9.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10.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11.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12.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13.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4.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15.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16.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17.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