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的要求,选择淮安区2015年参与测试的博里镇中学和楚州实验中学的初一和初二的3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表1 2015年淮安市淮安区初中生有效样本统计一览表 单位:人
合计 初一 初二
城市 乡村 城市 乡村
男 180 45 45 45 45
女 180 45 45 45 45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学校图书馆查阅国民体质监测的相关书籍,以及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网等资源数据库的检索,以“初中生体质现状”为主题,收集到了50多篇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真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2。2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来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算各年龄组检测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所有资料均用±SD表示,均数间比较用t检验处理,对不同组别之间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两两比较,主要比较不同组别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当P<0。05时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当P<0。01时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当P>0。05时表明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2。3 逻辑分析法文献综述
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对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演绎和分析,为淮安市淮安区学生体质现状方面的阐述提供理论依据。
2。2。4 访谈法
因测试和研究调查的需要,对被测试的淮安市淮安区的初一和初二学生及其教师、淮安市教育局体卫艺处负责人和具体负责测试的专家进行面对面形式的访谈,主要内容是学生的身体现状、体育课教学状况、学生在学校的体育活动情况以及影响学生体质状况的主要因素等,为论文撰写提供了较为详实的依据。
3 研究结果和分析
3。1 淮安区城市和乡村初中学生身体形态的比较
表2 淮安区2015年城市和乡村初一和初二男生身体形态的比较
类别 城市 乡村 城市 乡村 P值
初一 初一 初二 初二 初一 初二
身高 163。8±8。4 164。5±8。0 170。0±6。6 167。2±5。5 >0。05 ≤0。05
体重 52。9±12。3 56。5±20。2 57。9±10。9 56。5±9。2 >0。05 >0。05
BMI 19。5±3。3 20。6±6。3 19。9±2。8 20。2±2。9 >0。05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