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有研究中,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实践上描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现实状况;二是从理论上探究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并从国家、社会、家庭三个层面提出可行性举措[ ]。社会参与理论作为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之一,具有一定的认可度。此外,从现有研究中也能发现老年人社会参与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学者王萍在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对其精神生活的满意度影响研究中发现,老年的社会参与对其精神生活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赵和丹等学者以嘉兴城乡地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社会参与度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即社会参与度越高,幸福感越强92162
从以往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社会参与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因素之一,但是这些研究多是以概括性质的分析老年人社会参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那社会参与的不同的领域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是否存在差异?差异性大小是否存在区别?笔者将借鉴邬沧萍教授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定义,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分为经济参与、政治参与、文体参与、公益参与四个方面,然后将其与幸福感做相关分析,最后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确立老年人社会参与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1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是翻译英文Subjective Well -Bing 一词,主观幸福感根据个体自定的标准对自己在某个时期内的情感反应的评估和生活满意度的认知评价后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是评价者根据自己的标准对生活质量做一个全面和整体的评估。主观幸福感包括情感成分(正性的情感和负性的情感)和认知成分(一般和特殊生活的满意度),它表现了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生活质量以及心理发展的状态。主观幸福感是反应个体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具有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现代心理学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主要概括了三种幸福感的类型。一是快乐主义主观幸福感,该理论代表人物是迪涅(Diener)、莘(Shin),认为主观幸福感就是个体主观感觉到的快乐,包括生理的快乐和心理的愉悦。它包含情感和认知两大维度,情感包括积极和消极情感,认知包括整体生活满意度和具体生活领域满意度;二是完善论主观幸福感,该理论代表人物是赖芙(Ryff)、戴西(Deci),认为主观幸福感包括自我接受、个体成长、自主和积极的人际关系、掌控环境以及生活目标等六大方面;三是体验式主观幸福感,该理论代表人物是刑占军,认为幸福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主观反应,既与人们生活的客观条件相关,又体现了人们的需求和价值(见图1)[ ]。
2、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内涵
什么是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提出源于法律上提出的老年参与社会事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形式和内容概括为八个方面:第一,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第二,传授文化和科技知识;第三,提供咨询服务;第四,依据法律参与科技开发和应用;第五,依法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第六,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第七,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协调民间纠纷;第八,参与其他活动。如果从事研究,光从法律规定来讲的话,稍显笼统,因此,国内外学者又对社会参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界定[ ]。
张恺悌、姚远就曾社会参与定义为参与者在社会互动过程中,通过社会劳动或者社会活动的形式,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行为模式。目前,我国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研究中比较权威的定义是邬沧萍的解释,他认为老年人社会参与就是参与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并将参与内容概括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