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家的生态智慧中有善待万物。和谐相处的伦理观,知足知耻。知常知和的消费观以及自然无为。天人合一的处世态度。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激发我们采取措施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道家丰富的生态智慧对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缓解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有着重要的借论文网鉴价值。

关键字:道家;生态智慧

Abstract:Taoistecologicalwisdomcontainssuchconsumptionconceptincludinghonourandshame,theevolutionview,theethicthateverythingisequalandtheprincipleoffollowingthelawsofnatureanddoingonnature.Taoismwisdomhasstillbeenplayingaimportantroleinsolvingtheconflictsbetweenhumanbeingsandthenature.ItisimportanttounderstandhowvitalitistocoexistinharmonywiththenatureandhowurgentitistomaintainecologicalequilibriumfromtheTaoismecologywisdom.Certainprotectivemeasuresaretobetakentosettletheecologicalcrisis.RichecologyconceptandwisdomfromTaoismisofgreatsignificancetothesocialsustainabledevelopment.

Keywords:Taoism;ecologicalwisdom。

在当代的科技文明和信息文明时代,我们在享受生产力发展带来的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残忍地猎杀野生动物。过渡地毁林开荒和放牧,制造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温室气体……这些生态危机已经让我们无法回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类中心主义的文化,而道家的生态智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思路。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这是中国哲学的一贯主张,一方面,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生活资料,以维持人类的生命。另一方面,人类需要承担起保护自然的义务和责任,使人类的家园更加美好“[1]。而道家哲学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先进理念,主张无以人灭天。与自然天地为友的整体观念。知常知和的平衡思想。知止知足的开发原则。热爱自然的伦理智慧等,对构建现代生态伦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在众多学者对道家生态智慧现代价值的论述中,笔者经过思考,总结了以下几点,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善待万物,和谐相处。

道家生态智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善待万物,与万物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思想。老庄道家以及道教学者早就强调人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的联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和万物的共同体。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生存空间以及所需要的资源,人与万物平等,人并没有什么特殊,高贵之处。而这是建立在道家主张无以人灭天。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观的基础之上的。道家主张从道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反对用人类中心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它从道的先在性和普遍性论证了万物的平等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道作为万物的根源和本体,产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形成均匀和谐的状态。万物就在这种状态下产生了,万物都由道所创生,他们拥有共同的本源__道。可以看出,他们的产生和人类拥有同等的地位和相同的本源,因此他们都有按自己的自然本性而生存下去的权利,人作为众多生物中的一种,不应该以自己为中心,从自己的主观角度有差别地对待万物,人类和万物平等。万物由道生之,德蓄之“,它们有道决定的共同本质和遵循的共同法则。并且,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庄子·秋水)而人类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贵己贱物,以自己对物的需求程度不同,有差别地对待万物,把自己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根据自己对物的需求程度把万物定位在不同的价值层次上,这是违反自然本性的。人是万物的组成部分,和万物一样始于道终于道,因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所得到的权利,以及伦理关怀同样也应该赋予万物,万物生而平等。道家与西方的深层生态学一样,反对以人类中心论的浅层环境论态度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主张从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来对待这种关系。“[2]道作为天地万物之宗,内在动力和运行法则内在于人和万物之中,是天。地。人以及各种事物成为有机统一体。

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相辅相长,人离不开天地万物,人的生存发展取决于天地万物。在老子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是解决与处理人间事物的前提,自然界才是人类生存的真正家园,如何对待自然万物就是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因此人与天地万物相处应遵循自然法则,以仁爱之心对待万事万物。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六十七章)在这里老子提倡以慈待物这样才能和自然界的万物建立一种价值关系,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不应该为了自身欲望的满足以征服者掠夺者的姿态对待万物,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状态应该如同庄子描述人类生活的至德之世“,即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庄子·马蹄)道家向往和肯定的这种至德之世“,反对用人力去破坏自然的和谐,更反对掠夺式开采自然。

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不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面;资源匮乏。土壤正逐渐被沙漠化,水泥建筑物。噪音以及污染物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在生存危机尽展眼前时,我们应该看到道家文化所提倡的善待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在西方,如著名科学史家。生物化学家李约瑟,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等早就看到道家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巨大价值,并极力提倡用道家生态智慧解决当今生态危机。日本学者汤川秀树说他一开始很欣赏老庄,因为老庄的思考以自然为中心,老庄认为脱离自然的人不可能幸福,后来由于原子弹事件,他最终发现老子几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了个体和整个人类的最终命运。“[3]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方面道家提供了至今令人深受启发的伟大智慧,如果我们沿着这个方向对道家做出重大创新发现,那将远远超过四大发明曾对世界做出的贡献,因为四大发明是技术性的,而这一次是给全人类思想性的影响。“

[4]

二。知足知耻,知常知和。

道家提出的知足知耻“。知常知和“的理念有助于重塑我们的消费观。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也。“(老子·四十六章)在这里老子向人们发出了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克制欲望的忠告,并指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四十四章)以及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四十四章)这些在满足自身享受同时必须合理克制自己欲望的生态智慧。由此看出,知足知耻“是道家生态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认为人类作为万物中的一类,不应该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物质需要,便对承载自身生存的空间以及提供能源的自然万物采取了一种无节制的掠夺式开发。人作为巨大的消费群体,同时也是自然的消费者,人类超前的消费观念,在利用自然资源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事实上,人既是环境的消费者,又是环境的生产者,他不能不考虑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双重作用之间的矛盾。“[5]作为消费者,人类这种杀鸡取卵的消费是生态危机的催化剂,而道家提倡的知足知耻“。量腹为食,度形而衣“的消费观念是一种既满足人类自身的物质需要,又不破坏生态系统的价值观,面对当代人与自然的紧张状态,这种思想是解决生态危机的一把钥匙。

道家认为自然界存在着自身的极限,因而人类在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时不能超过自然界固有的限度,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适度开发原则用来防止人类因超越自然极限而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这是一个极深刻的思想。“[6]道家生态智慧向人们发出了合理克制欲望的忠告,道家认为人类满足物质欲望,应建立在正常合理的需求基础上,要量腹为食,度形而衣“,食足以接气,衣足以盖形,适情不求余。“(淮南子·精神训)老子还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祸令人行妨。“(老子·十二章)意思是,凡是过度的,肯定招致祸患,因此对待万事万物应适可而止,才能远离危险,避免祸患。

作为环境的生产者,人类在创造科技化。现代化的居住环境时也生产了许多污染体。人类为自己创造优越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灾难。恩格斯指出:人们不要过分地陶醉在自己对大自然的胜利,我们得到的是暂时的安逸舒适,换来的将会是永久的惩罚。“正如道家所言,不知常,妄作凶。“(老子·十六章)。人类作为生态链上的消费者,必须对自己消费物质财富有一种合理的态度,如果人类依旧维持这种无限度的物质贪欲,破坏生态系统的消费方式,那么这种病态消费会给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带来严重的灾难。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人的贪欲将会把珍贵的资源消耗殆尽,从而剥夺了后代人的生存权,而且贪欲本身就是一个罪恶。他是隐藏于人性内部的动物性的一面,不过,人类身为动物又高于动物,若一味的沉溺于贪欲,就失掉了做人的尊严,因此,人类如果要治理污染,继续生存,那就不但不应刺激贪欲,还要抑制贪欲“。[7]而自然无为。知足知耻。知常知和的消费态度应该是解决这种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

三。自然无为,天人合一。

自然无为的处世态度是道家生态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是依事物的本性自由伸展的状态,无为“是顺其自然不含人力之强加妄为的意思,自然无为并非反对和排斥人为,而只是否定那种违反自然规律而随意妄为的行为,如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三十七章对道家生态无为思想的理解,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的看法准确而且深刻,他指出:就早期原始科学的道家哲学而言,‘无为’的意思就是‘不违反自然的活动’,亦即不固执地要违反事物的本性,不强使物质材料完成它们所不适合的功能;在人事方面,当有识之士已能看到必归于失败时,以及用更巧妙的说服方法或简单的听从自然倒会得到所期望的结果时,就不去勉强从事“。[8]这种看法符合老子自然无为的本意。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在庄子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阐发。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明确地把人和自然对立起来。庄子和老子一样认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本性,而万物由道所生,所以人应该顺应万物的自然本性,他用鲁侯养鸟“以及伯乐养千里马的故事向人们阐述了如何对待自然万物的态度,反对人类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去破坏万物的自然本性。道家之所以主张以自然无为的态度去对待天地间的所有自然之物,是因为万物在天然状态下本来就圆满自足,各有其常态和天然本性,如果人类强行有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改变万物的自然状态,就会给万物造成损伤和破坏“。[9]解决生态危机,维持生态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存境界的提高。人作为众多生物中的一种,始于自然而终于自然,在生存过程中利用他物而满足自身的基本物质需要,是人作为自然之物的一种本性,而过度的勘天役物“是违反自然本性的。人作为万物的一部分,和万物平等地享有生存的权利,共同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作为整体的组成部分而去破坏整体的完整性,是一种自掘坟墓的行为,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身的生存环境,完善自己的生存境界。道家生态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便是极高的生存境界,道家的天人合一“强调人与天的合一,即达到人与自然的合一,强调人的自然性的一面以及人对自然规律的适应和遵从,追求人的自然化,反对人为的破坏生态平衡,破坏大自然的自然之美。而儒家思想提倡的天人合一“更强调的是天与人的合一,有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主张满足自身需要时以自我为价值中心,是一种贵己贱物“的态度。道家追求的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平衡的境界对解决现代生态危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道家要求人们平等地对待万物,合理利用万物,提倡人们追求精神的完善,充分地实现自我,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力求最终实现人与自然最和谐的共生共存的状态。瑕不掩瑜,受自身历史局限性的影响,道家的生态智慧中部分反对人类物质文明和消弱人的主体性的思想并不影响其对生态伦理方面的突出贡献。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烛也。“(吕氏春秋·无私)天地自然把自己至善至美的道德价值赋予人类,人们也应该把自己的道德关怀提升至天地自然。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道家的生态智慧时,可以看到它拓展了中国生态伦理文化的空间。诚如卡普拉所言,道家的生态智慧是最深刻的也是最完美的伟大智慧。道家生态智慧所折射出的时代价值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性的,我们应该批判继承道家生态智慧的精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蒙培元.人与自然__中国哲学生态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

[2]佘正荣.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诠释与重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91.

[3]董光壁.当代新道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1:106.

[4]谢举阳.道家视域与当代环境哲学视域的融合__20世纪西方对道家哲学特质的新认识[J].中国思想文化研究,

2006(3):148.

[5]E.P奥德姆.生态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8.

[6]佘正荣.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诠释与重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81.

[7]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M].荀春生,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96.

[8](英)李约瑟.中国科技史第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76.

[9]佘正荣.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诠释与重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67.

上一篇:略论孔子的文化生存与承传意识【3493字】
下一篇: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4251字】

高句丽与中國【9859字】

顾颉刚与當代中國史學【11625字】

韩愈日常生活研究-唐贞...

重论赵树理小说模式的历...

酒泉地区的史前文明研究【2642字】

近十年来英法德澳加等國...

近代早期英國國家财政体制散论【3755字】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