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和深圳(简称三地)不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而且也处于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前沿。三地在制定政策时,不仅注意贯彻中央政府政策,更注重在政策创新上下工夫。及时总结三地近年来的政策创新,对于中央政府和其他省市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涉及面广,限于篇幅,本文仅论文网采撷4个基础性政策领域予以介绍。?
一。科技企业注册登记
三地近年来在促进科技企业注册登记上,主要取得如下5方面进展。?
(一)直接登记制
直接登记制是国际通行的企业注册登记方式。直接登记制下,到工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成为第一道手续,余下的审批事项,只要申请者承诺在规定期限内办完即可。2001年,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和深圳都实行了科技企业直接登记制。由于手续大为简化,申请者最快1天就可领到营业执照,因而直接登记制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
(二)淡化经营范围
营业执照不再注明经营范围后,企业可在法律允许且无须行政审批的经营项目中作自由选择,经营项目即使变化,也无须到工商部门作变更登记。2001年,三地在科技企业注册登记上都淡化了经营范围。
?
(三)审批限时提速
三地都规定工商局须在受理后2个工作日内告知前置审批部门,前置审批部门回复时间有限制,逾期(北京规定为3个工作日,上海和深圳规定为5个工作日)不回复视作批准。此外,三地工商部门为促进企业注册登记,都改进了工作方法,例如,2001年,北京海淀工商分局实行即审即核“,上海工商局在全市实行网上并联审批“。?
(四)降低注册登记门槛
有限责任公司是三地科技企业注册登记时最常采用的企业组织形式,但公司法规定科技开发类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10万元,对创业者而言,门槛过高。北京2000年将科技企业最低注册资本金降至3万元;2001年10月,深圳也将科技企业最低注册资本金降至3万元;上海2001年则规定在张江注册一家科技公司,资本可分期到位,首批缴纳资本3万元即可。至此,创业者在三地创办科技企业,都不再面临门槛问题。?
(五)突破技术入股比例限制
三地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在技术入股比例问题上,如果僵硬地执行国家规定的35百分号上限政策,将不利于提高技术拥有单位和个人从事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为此,三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00年,北京和上海在规定技术入股比例可达35百分号的同时,均增补了双方若另有约定,则从其约定这一条款,实际等于认可了由市场决定的技术入股比例。深圳也于2001年出台了可突破35百分号上限的政策:只要全体股东共同出具承担企业债权债务连带责任的书面承诺,技术入股比例就可超过35百分号。此外,2001年,北京从加强专利工作出发,规定重大专利技术经认定,作价入股比例可达60百分号。至此,35百分号比例限制在三地已得到突破。?
二。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认定
(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提高,程序加快
1。标准提高?
2000年,科技部再次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2001年初,北京和上海随之提高了认定标准,并与科技部2000年认定标准完全一致。而深圳则多年来一直坚持高标准,2001年出台的认定标准变化很小,总体仍大大高于科技部2000年认定标准。认定门槛高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但质量高,政府可以将有限的财力集中用于扶持这些企业。下列一组数据可资佐证:从1991年开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起到2000年底,深圳共认定212家,但这212家企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占200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88百分号;这些企业中,工业产值过亿的有80家,过10亿元的有21家,过20亿元的有13家,过40亿元的有5家,超100亿元的有1家。?
2。程序加快?
2001年北京和上海分别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张江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行授权制,市科委留有监督权。授权制下,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得到加快。深圳则根据本地实际,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上一直不分高新区内和区外,从初审。现场评审,到最后颁发证书,一切权利归市科技局;2001年,深圳对认定程序作出改进,将过去的每季度集中受理一次,改为常年受理,以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步伐。?
(二)高新技术项目认定:从产业化“向转化“倾斜
目前,三地认定的高新技术项目分两类:一类是成果转化类项目,另一类是成果产业化类项目。两类项目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转化“,对投产后的生产规模不作要求,申请主体可以是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自然人;后者则要求投产后能形成相当的生产规模,注重转化“之后的产业化“,申请主体是企业。?
北京自1999年起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与深圳一直认定的高新技术项目“,都属成果产业化类别。上海则于1998年出台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18条“,同年开始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并于1999年和2000年两次修订18条“。18条“的出台和修订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引起很大反响,上海的创新氛围也因此日益浓厚。2001年11月,北京学习上海这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源头“抓起的做法,出台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28条“,明确规定北京自2002年起实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制度,并出台了认定办法等配套政策,成立了专门的服务机构。至此,三地在高新技术项目认定上,正在从产业化“朝转化“倾斜。?
三。知识产权工作
(一)政府高度重视
北京。上海和广东省(深圳是广东省专利工作数一数二的城市)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工作,表现为:?
1。强调入世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其中,北京和上海都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到塑造国际大都市形象,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制定面向21世纪的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和战略。?
2。专利管理机构升格。2000年机构改革中,北京。上海和广东的专利管理局都被更名为知识产权局,并由事业单位升格为政府直属行政机构。其中,上海2002年初已在下属所有区县设立了知识产权局,为全国首创。?
3。增加知识产权局的职能。北京。上海和广东都赋予市(省)知识产权局主管全市(省)专利工作和统筹协调涉外知识产权事宜的职能,并将市(省)政府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职能划入知识产权局。?
(二)政策出台多,财政投入大
1。北京2000年开始将知识产权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2000年12月通过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中,知识产权保护占相当篇幅,涉及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自主知识产权。网络信息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保护多方面内容;2001年6月,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规定对具有良好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的发明创造,给予一定的专利申请费和维持费的补贴,对科技含量高。有市场前景的专利项目,给予专利技术实施资金;2001年11月,在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28条“中,财政对专利工作的投入得到落实,市政府将设立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资金;2001年12月,作为28条“配套文件的北京市专利实施资金管理办法出台。
?
2。上海2000年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主要有:2000年出台关于加强本市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资助企业专利代理费用办法,市政府决定对企业申请国内专利的代理费用进行全额资助;2001年1月出台上海市促进企业专利工作办法,12月出台上海市专利保护条例。此外,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自2001年起设立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奖“,该奖由发明专利奖。专利申请优胜奖。专利实施效益奖和优秀专利工作者等6个单项奖组成。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