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此诗开篇先勾勒出一个意气风发奔向边塞的战士形象。他策马驱入茫茫沙漠,迎接他的则是一片荒凉昏暗的萧条景象,可见此处因常年征战而荒无人烟。然而这丝毫不影响战士为国奋战的决心和慷慨激昂的心情。“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二句是作者借战士的角度表达自身对边塞军情的担忧之情。诗人对自己能够安定边地充满了自信,心中自有一番斟酌和良计。可惜“诸将已承恩”,统治者被奸臣的伎俩所蒙蔽,任用那些腐败的将臣,使诗人无法得到赏识和任用。这使得作者满腔的热情只能化作愤懑和郁结,他只能自比孙吴,以“惆怅”表明自己不得志的心情。最后一句中“独闭门”是作者不愿同流合污的心声,更是对奸人当道的黑暗现实而发出的强烈愤慨。文献综述

高适在他的边塞诗中之所以会有不同于常人的冷静理智,之所以能深刻反映边塞的政治问题,与他早先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他在北游时期所作的《蓟门行五首》其三中写道“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就流露出他对边防问题的思考和担忧,可见他胜于常人的政治敏感程度。

据《唐才子传》记载“工诗而宦达者惟高适”。高适的仕途虽有坎坷但也从封丘县尉一路辗转而至左拾遗、谏议大夫、淮南节度使,甚至在生命的最后年限里被封渤海县侯。这些高升经历以及其内含的政治风云让高适多了一层政治家的身份,其诗作自然也多了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气质。

而在岑参的边塞诗中则少见高适那般深广的思想格局。这一方面是因为岑参两次出塞都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前,那时的他没有看透盛世下的和平假象。另一方面是因为岑参不曾真正体验过下层民众的生活。从《感旧赋》中可知,他十五岁时于嵩阳隐居。年少时潜心读书的氛围以及悠闲自在的山林生活使他缺乏忧国忧民的自觉性,反而多了一些山水之趣。他对自然风物的感受和体验以及作诗时“属词清尚,用心良苦”的这种经验,对他的边塞诗创作也起到了极大帮助。相较于高适,岑参在他的边塞诗中的主题较多是歌颂战士们英勇作战的事迹或赞颂军队的强大。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上一篇:抗战文学中的人性书写以巴金抗战三部曲为例
下一篇:论叶广芩小说京味文化的当代书写

论杜甫的边塞诗

王昌龄怨情诗浅析

盛唐边塞诗探析

高适岑参边塞诗艺术比较

浅论骆宾王的边塞诗+文献综述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