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片肥沃的土地,那里埋藏着我们的想象和希望,生长着我们的快乐和忧伤,成为历史剧创作的宝藏。戏剧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
通常情况下,历史学家会对此感到不快,这似乎也是自古而然“的。新编历史剧的流行,更使历史学家的愤怒到了于今为烈“的地步。最早的新编历史剧“论文网戏说乾隆令国人耳一新,历史学家颇有雅量;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随后登场,一石激起千层浪。以纪昀(晓岚)为主人公的两大部历史剧“(风流才子纪晓岚和铁齿铜牙纪晓岚),改写了历史上主管四库全书编纂工作的赫赫有名的学者形象,导致了某些历史学家的切齿之恨。
随之而来的,是对历史剧的严厉指责和苛刻要求,甚至大有必欲除之而后快之势。对历史剧的指责包括:胡编乱造,随意臆造,迎合低级趣味,背离历史的真实,模糊历史的真相……对历史剧的要求包括:不仅要注重艺术真实,还要注重历史真实,实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以便艺术地再现历史“……只有忠于历史“,回归历史“,认可基本史实“,注重历史的发展趋向,与历史保持一致,才是历史剧脱离苦海的惟一出路。
我们应该承认,历史剧的确存在着关公战秦琼“。罗成戏貂蝉“。张飞杀岳飞“。宋版康熙字典“。我孝庄皇太后“之类的细节失真(即硬伤)。但是说到背离历史的真实“和模糊历史的真相“,说到忠于历史“和回归历史“,我们则不得不问: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的真实?什么是历史的真相?我们是如何获知历史的真实和历史的真相的?历史本身是否包含着艺术性,即包含着修辞性和文学性(形象性。想象性。虚假性)?如何理解这种修辞性和艺术性?一句话,历史是真实的吗?
在谈及历史与历史剧的关系时,我们一方面承认它们之间的联系,一方面把历史与历史剧严格区分开来。我们认为历史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历史剧属于艺术创作的领域;认为历史体现的是历史真实,历史剧体现的是艺术真实;因此历史是客观存在,历史剧是艺术想象的产物。其实这种区分是靠不住的。何以知之?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区分两种不同的历史“:一种是作为客观人物或事件的历史(thehistoric),一种是作为客观人物或事件之记载的历史(thehistorical);前者才是客观的,后者则是被主观化了的。在英文中,thehistoric“(作为客观人物或事件的历史)与thehistorical“(作为客观人物或事件之记载的历史),两者之间的界限是非常明确的。前者指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人物或事件,后者是对前者的记载或反映“。比如说到古建筑“时必须使用ahistoricbuilding“,而非ahistoricalbuilding“;说到历史剧“时必须使用ahistoricalplay“,而非ahistoricplay“_ahistoricplay“这种说法本身也是自相矛盾的。
作为朴素的唯实论者,我们相信,作为客观人物或事件的历史(thehistoric)与作为客观人物或事件之记载的历史(thehistorical)之间的关系是被反映者“和反映者“的关系。这是不错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我们是通过反映者“来认识被反映者“的,我们也只有通过反映者“才能认识到被反映者“,这无异于以反映者“征服被反映者“。离开了反映者“,我们就无从认识。理解和把握被反映者“。我们触及的只是作为客观人物或事件之记载的历史(thehistorical),而无从触及作为客观人物或事件的历史(thehistoric)。即使我们今天看到的古建筑“(historicbuilding),也几经风雨,几经粉饰,与原物大异其趣,不再是纯粹的古建筑了。虽然今月曾经照古人“,毕竟今天的月亮不再是古代的月亮。月亮尚且如何,何况建筑物呢?
我们不妨把作为客观人物或事件的历史(thehistoric)称作历史(history),把作为客观人物或事件之记载的历史(thehistorical)称为历史编纂(historiography),以把两者严格区分开来。在此我们要讨论的是:历史编纂与历史剧是否存在本质性的差异?历史编纂是否只具有客观性而不具有艺术性?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历史编纂究竟包括多少种类型?据我们所知,历史编纂至少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实证性的历史编纂,它注重数据,强调实证,倾心于语言的明晰性。意义的明确性。逻辑的一致性,以科学“自诩;一种是叙事意义的历史编纂,即所谓的叙事性的历史编纂(narrativehistoriography),与科学“的僭妄相比,修辞性和文学性乃其本源之所在,它也坦然地承认这一点,并得意于这一点。实证性的历史编纂是分析性而非描述性的,它关心的是环境而不是人,着眼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因果性,关注长时段“(longuedurée)的转换和巨大社会结构的变迁;叙事性的历史编纂是描述性而非分析性的,它注意的是人而不是环境,关心的是人的情感和命运。西方的历史编纂传统一直是叙事性的,然而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实证主义的勃兴,史学的科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多地要把历史编纂转化为一门严密的科学,甚至要以总体史“代替事件史“,以便探寻历史深层结构的变迁。此后,历史著作开始充斥大量的图表。公式。即使如此,它还是难以掩盖其修辞性和文学性之踪迹。
在这方面,海登•怀特(HaydenWhite)所述甚为详尽精辟。海登•怀特认为,即便是实证性的历史编纂,也无法掩盖其修辞性和文学性,尽管千余年以来它一直都在极力摆脱自己与修辞性和文学性的干系。别的且不说,它是以日常经验为基础的书面话语,仅仅这一点就足以决定其特性_具有修辞性和文学性。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