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期的俄国东正教传教士传教效果分析

1.早期俄国东正教传教士来华基本情况

自清朝开始,在中国北部毗邻俄国西伯利亚的交界地带,两国边民常常发生纠纷,康熙为平息骚扰,三次派兵攻打阿尔巴律地区,并把这些战俘相继地送往北京编入八旗兵镶黄旗中,供给官职、房屋和土地。康熙为尊重俄国战俘的宗教信仰,“还将胡家园胡家内的一座关帝庙拨给他们作为临时祈祷所。” 并由战俘马克西姆•列昂节夫神父主持日常宗教工作。俄国东正教最初就是由这些战俘传入中国的。而康熙皇帝的宗教宽容政策为东正教在中国的立足提供了必要条件。俄国战俘在中国受到优待并被允许保留东正教信仰的消息传入俄国政府后,彼得大帝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于1700年下达谕旨 命基辅都主教选择一位善良、饱学和品行端正的人前往离中国最近的托博尔斯克地区担任主教管理在华东正教传教工作相关事宜。并多次向清政府提出向北京派遣神父的要求。1711年,马克西姆•列昂节夫司祭在北京去世,俄国商务专员胡佳科夫按照彼得一世的旨意,提出希望中国方面准许俄国派遣修士大司祭来北京接替马克西姆•列昂节夫司祭的神职工作,并以此作为俄国方面同意清廷大臣殷扎纳等人经俄国境内访问流落的蒙古部落及其首领阿玉奇的交换条件。 清政府同意后,俄国向中国派遣了第一届传教团。又根据1727年《恰克图条约》俄国所取得的定期派遣传道团到中国的权利,此后到1858年,共有十三届俄国东正教传教团被派遣到中国。论文网

2.早期俄国东正教传教士传教活动

早期俄国东正教在华传教服务对象主要是俄俘,俄国馆仆人和少数穷人。虽然俄国东正教一开始就以服务俄国侨民的宗教生活为目的出现在中国,但从记载的资料来看,早期在雅克萨战争中被俘而送往北京的俄国战俘在长期受到中国文化影响之下大多已经放弃了自己的正教信仰。“这些阿尔巴律人,除其中三人(此时应该说已是几户)外,其他人从在北京定居之日起就对基督教毫无诚意。” 尽管如此,经过驻北京传教团的努力,也有一些阿尔巴律人的后代重新受了洗,例如第五届传教团在京期间,通过阿尔巴律人受洗翻译对未受洗阿尔巴律人进行训诫和教诲,让50名阿尔巴律后代全都受了洗。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除了在俄馆的仆役和少数穷人因为受洗可以拿到银制十字架和少许衣服和银两外,很少有受洗者。“中国人很少去教堂,只有一些仆役乐意来俄人教堂,摘了帽子站在门口听祈祷。” 而对于这些因为能通过信仰东正教而有所受惠才选择信仰的人来说,其信仰意志是薄弱的。常常出现一些仆役一旦不在俄国馆做事之后或者教堂因自身财力有限无法再为部分穷人提供小惠的时候,他们就不再信仰东正教的情况。据第八届传教团大司祭尼•伊•维谢洛夫斯基回忆“俄国人只要一把自己领洗过的仆役辞退,那么,这个仆役除咒骂、污蔑自己过去的主人外,以后就再也不上教堂了。” 在受洗的人群中,还有一类更为短暂性的信仰者,他们多以自身具体利益为准。例如在俄国商队来北京期间,有部分人为了能较为方便地同俄国人做生意而受洗,但在商队离开之后,便不再进入教堂。

3。 俄国东正教传教士团传教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与同一时期西方天主教和新教在华传教的情况相比,俄国东正教虽然自1715年第一届传教团来华之后一直未遭到清政府严格意义上的打压和驱逐,但其传教效果甚微。究其原因,可以从其目的、宗教背景和传教教会自身情况几个方面看出一二。

上一篇:浅析姜夔词的艺术风格
下一篇:没有了

农奴制下俄国城乡的病历...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看俄国新圣愚形象

国内外分离蚕蛹发展研究现状概况

大数据时代會计信息化理...

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1723字】

基于组态王的水箱液位PID控制性能改进

古代汉语中“与”的用法分析

云會计”茬中小企业會计...

如何培养小學生的语文自學能力【1850字】

乡村旅游开发前后石榴红...

中國粮食增长的贡献因素...

精神护理和居家护理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