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危機下之鐵路建設與西北經濟和國防
1。孫中山的鐵路建設計劃與開發西北
孫中山先生對交通與經濟發展的關係,認識甚早。在1894年〈上李鴻章書〉中,孫氏力促請政府除了要重視船堅砲利。壘固兵強“外,更必須使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盡其流。“孫氏詳細分析论文网前三者後,在貨能盡其流“部分中,指出舟車為近世商務發展之憑藉,並認為鐵路較輪船更重要。他說:
所謂貨暢其流者,在關卡之無阻難,保商之有善法,多輪船鐵
道之載咭病!饰魅遂端畡t輪船無所不通,五洋四海,恍
若戶庭。……於陸則鐵道縱橫,四通八達。凡輪船所不至,有
輪車以濟之,其利較輪船為尤溥。……數十年來,泰西各國,
雖山僻之區,亦行鐵軌,故其貨物能轉輸利便,呓屿`速,遇
一方之困,而四境濟之。雖有荒旱之災,而無飢饉之患。……
無鐵路之國,動輒掣肘,比之癱瘓不仁。地球各邦,今已視鐵
路為命脈矣,豈特便商賈之載叨言眨俊盵1]
根據此段文字,可確實知道孫氏在此時已高度重視鐵路的功能與優點,並將它視為經濟發展的利器。此外,他亦批評清政府修築鐵道先通於關外,而不急於繁富之區“的錯誤。他主張先在繁富之區如粵。港。蘇。滬。津。通等處“築路,路一成而效立見,可以利轉輸,可以利富戶,“便能力滞茝V,商股必多,而國家亦易為力。“[2]此種招商興路的構想,在當時或較為實用。數年後,他在〈支那現勢地圖跋〉中,亦在地圖中亦將鐵路資料收入。[3]孫氏在民元憶述此事,提及僕曾首繪學生應用之中國地圖,精神所注視者,為內部之幹路,幸而亦有助於變易時人耳目之小效,於是京漢。津浦。粵漢。川漢等之幹路問題,人人視為重要矣。“[4]由此可知,孫氏在鐵路建設問題上,極為留心。他日後提出龐大的鐵路計劃,實在是多年研究之成果,故其內容規模宏大,超脫群倫,足為路界之先導。
其後,孫中山先生忙於GM活動,對鐵路建設缺乏專論。但是,他每到各處,均廣收圖籍,以為日後之用,並且自言留心比較世界之鐵道,實偏有所嗜。“[5]所以,在1911年底回到香港後,他便立即提出必須各省府州縣,皆築有鐵路,以便利交通,使土地出產可以輸出,“[6]並強調中國缺乏資金,必須借外債。他認為:
滿清借貸之弊竇,第一則喪失之主權,第二浪用無度,第三必
須抵押。若新政府借外債,則一不失主權,二不用抵押,三利
息甚輕。……且借貸築路之便宜,乃在借債可以分段而築,易
於告成,計六年之內,自可本利清償,路為我有矣。若以我之
資本,則十數年後可築成,吃虧必大。至還債之法,則道路一
經開通,物產既暢流,田土必漲價,將來由新政府征取(引者
按:即平均地權之實行),民必不以為病,而債可立還矣。“[7]
簡單對比一下孫氏上述談話與甲午前後的主張,已經有所變化,特別是由招商築路“變為借債築路“的資金籌措方式。這可能是因為民國政府即將成立,孫氏以共和政府的立場上,提出與在清政權管治下的不同策略。同時,孫氏當時常常提及中國是個窮國,招商集股所得的效果和所需的時間,當較借債為差。此外,在償付築路費用方面,孫氏希望利用核定地價。漲價歸公“的方法來處理。要實行這個方法,條件是建立一個新的民主政府,以代替朕即國家“的專制政體。這在當時是即將實現的。總之,在不同的條件下,孫氏往往根據實際環境修訂他的意見。因此,我們雖然發現孫氏的構想時常改變,但此絕不足以詬病孫氏,因為客觀條件若已改變,便必須針對此新條件而作出適當的回應,絕不能刻舟求劍,延誤大局。沈渭濱指出孫中山在反清GM同時,已醞釀發展交通。改造中國之計劃。……尤其自十九世紀下半葉起,西方各國在中國紛起奪取路權,國人誓死抗爭,路權與國咧P係日趨明顯,故孫氏視鐵路為一國命脈之所在,……為促進國家富強。民生發達之首著。“[8]他贊揚孫氏的交通區域思想,較之洋務人物局限於一隅之地,尤為高瞻遠矚,具有更寬廣之戰略眼光。“[9]
其後,孫中山先生在〈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中,表示專制時代即將結束,展望前途,建設事業刻不容緩。就政治方面而言,必須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並提出五大政務方針:民族之統一。領土之統一。軍政之統一。內治之統一及財政之統一。其中,關於種族與領土之統一兩者,關係於民族主義最鉅。其文曰:
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
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武昌首
義,十數行省先後獨立,對於清廷為脫離,對於各省為聯合,
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動既一,決無歧趨,樞機成於中央,
斯經緯周於四至,是曰領土之統一。“[10]
在民族及領土統一的基礎上,中國才能有健全的發展,免受列強之蠶食。對外方面,孫氏力主開放政策,認為必須將滿清時代辱國之舉措,與排外之心理,務一洗而去之“[11],並堅持平和主義,以求令中國重見於國際社會“。一般言論對孫中山的鐵路借債政策,常常提出批評,原因之一,就是未能把握孫氏開放政策“的重大戰略意義。
從晚清一段喪權辱國的外交史來觀察,中國GM似乎必然會召致列強瓜分。在此環境下成立之新政府,孫氏力倡門戶開放,主張大規模利用外資以修築鐵路,引致國人的疑惑,是不難理解的。可是,孫氏認為要徹底改善中國的國際地位,以往清廷所採取的閉關政策必須完全改變,特別是清末民初邊疆極為不穩,蒙古。西藏。滿州和新疆都在外力的嚴重威脅下,隨時成為列強附庸的可能。所以,孫氏分析列強的對華政策:
各國現在對我(國)之態度皆取一致進行,未有一國肯於先犯
眾怒。……蓋以各國對於我國皆有種種利權關係之故,如一國
有單獨之行動,即啟別國之驚疑。……故鄙人以為目前重大問
題,莫如外交。……我若改變閉關主義而為開放政策,各國對
我國種種之希望,必不能再肆其無理之要求。“[12]
孫氏以弱小的暹羅為例,人口僅有五百萬,然至今能保其獨立國之資格,其領土如故,主權如故,此無他,即採用開放主義。“他更以俄國。日本。意大利為例,其製造業。兵工廠皆為外人主持。[13]我國若舉辦兵工廠,用外人辦理,與他們訂立一定之期限,屆期由我收贖,並非利權永遠落於他之手。“最後,他更以我國特殊情形,指出對外開放之必須。他說:
即如主張十年修二十年萬里之鐵路,勢不能不利用外資,即開
放主義。從前我國之受害,即因凡事自己不能辦,又不准外人
來辦;然一旦外人向我政府要求,或以其政府之名義向我國要
求,我又無力拒絕,終久仍歸外人之手。如滿州之鐵路,全歸
日俄之手,即其例也。但路權一失,主權領土,隨與俱盡,此
大可痛心者。因保存小事而失大事,何若開放小事以保存大事
為愈。故今日欲救外交上之困難,惟有歡迎外資,一變向來閉
關自守主義,而為門戶開放政策。“[14]
以上就已發生的事例,來說明借債築路。開放門戶政策的逼切性。此外,他還指出滿清借債修路,其弊病在條約之不善,而非因借外債。……若使條約不礙主權,借債亦復何傷。“[15]
在了解到孫中山的鐵路與民族主義。鐵路與門戶開放及借債築路等問題後,我們再考察一下孫氏的鐵路幹線的規劃與西北地區的關係。關於孫氏在民國初年的鐵路線之記述,以1912年6月25日對民立報記者的談話最為詳盡。孫氏首先指出實業範圍至廣,農工商礦,繁然待舉而不能偏廢者,指不勝屈,“而求其最根本者,殆為鐵路。所以,他強調苟無鐵路,轉邿o術,工商皆廢,復何實業之可圖?故交通為實業之母,鐵路又為交通之母。“[16]
雖知鐵路之重要,但發展重點,仍需有所根據,不能胡亂修築,如晚清商辦鐵路般混亂。[17]孫氏提出幹路修築計劃,指出晚清的京漢。津浦。粵漢。川漢等幹路問題,人人視為重要“。他認為此仍為腹地狹隘之計劃……尚非通籌全局。“故只是聊以自足而矣“。[18]在他的構思當中,真正溝通全國的幹線,有以三條:
(一)南路:起點於南海,由廣東而廣西。貴州,走雲南。四
川間,通入西藏,繞至天山之南;
(二)中路:起點於楊子江口,由江蘇而安徽,而河南,而陜
西。甘肅,超新疆而達於伊犁;
(三)北路:起點於秦皇島,繞遼東,折入蒙古,直穿外蒙古
,以達於烏梁海。“[19]
孫氏並十分強調以下原則,作為規劃幹線的準繩:
振興實業,當先以交通為重要;計劃交通,當先以鐵道為重要
;建築鐵道,應先以幹路為重要;纸◣致罚犬斚纫詼贤O
不交通之幹路為重要。蓋交通尚便之地,人見僻遠之幹路正在
興築,而投資相應起營穩便之內部幹路者必多。故吾人能放大
目光,全力注意於其所難,是不啻四面包圍,適促全國人群起
而竟成計劃之內線,是難以適之易之也。“[20]
孫中山先生由連接邊區的大幹線入手,從而促進國內外投資者的起而響應,於是大量飼養線(feedinglines)亦當同時迅速出現。
我們若留心孫氏的三大幹線,便能得悉其計劃之宏大,與全國均衡發展之目的,均寄託其中。三大幹線的終點均為位處中國大西北的新疆與蒙古。由於這些偏遠地區比較難吸引投資者,因此,孫氏利用外資以地區區分,亦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為籌借外債,興造某某數線鐵路。第二為准許外國公司,
興造某某鐵路。第三為組織公司,或全係華人資本,或中外
合資,興造鐵路,訂定租期若干年。第一計劃,擬施於邊境
一帶。第二。第三計劃,擬施於戶口稠密之處。“[21]
孫中山抱著與全民同享康樂富強的理想,所以他的計劃,眼光並不局限於繁榮富裕的沿海。沿江地區,而是極具戰略意義地掌握全局,對貧窮落後。發展緩慢的廣大內陸地區,同時加以統籌兼顧,不使遺漏。孫氏更發現一個鐵路經濟的特殊規律:溝通極不交通之幹路,不但可促進內地線路的勃興,更能收到開闢殖民地的效果。[22]孫氏憑著這個經驗再加深究,終於在1919年出版的實業計劃中,正式發現了一條鐵路經濟的新原則:由人口眾多之處,築至人口稀少之處之鐵路,利益尤大。“[23]這個見解,對第三世界的經濟發展,仍有相當大的參考價值。
孫中山先生關注廣大邊疆的開發,其實是受到當時中國經濟極為貧弱。內地人口過多及列強對蒙。藏等地區的覬覦等原因所剌激,而導致孫氏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此事稍為複雜,故分為改善民生和鞏固邊防兩小節,分別加以敘述。
--------------------------------------------------------------------------------
[1]中國國民黨與中國鐵路上冊,頁6─7。
[2]同上。
[3]國父全集,〈雜著〉頁2。
[4]同上書,〈談話〉,頁19。
[5]同注82。
[6]中國國民黨與中國鐵路上冊,頁8。
[7]同上。
[8]沈渭濱〈交通為實業之母─孫中山交通思想初探〉,近代中國,第一輯﹝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頁279。
[9]同上。
[10]國父全集,〈宣言〉,頁8。
[11]同上文,頁9。
[12]國父全集,〈演講〉,頁34─35。
[13]同上。
[14]同上。
[15]國父全集,〈演講〉,頁30。
[16]國父全集,〈談話〉,頁18─19。此文的題目為〈鐵路計劃〉。
[17]參看全漢昇。何漢威〈晚清商辦鐵路〉,收於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卷9,上冊,1978。
[18]同上書,頁19。
[19]同上。
[20]
[21]國父全集,〈談話〉,頁27。
[22]同注97。
[23]實業計劃,孫中山選集﹝中華書局,1978﹞頁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