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现状及其反思
从当前的世界局势中可以看出,各个国家面对的挑战之中民族主义问题无疑是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印尼的亚齐独立运动。中国的藏独问题等等都是民族主义造成的世界性问题。民族主义远未达到其终结的时代,各种运动潮流和政治势力对民族主义思想的挖掘也远未结束,民族主义研论文网究仍是学术研究的重点,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民族主义做一简单的论述。
一。民族主义的定义与性质
要初步了解民族主义,我们需先看看民族主义的各种定义,关于民族主义的文献在历史上非常繁多,我们只能择出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考察。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是一种想像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像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而凯杜里则将民族主义定义为民族要求自治的学说。国内学者徐迅将民族主义定义为对一个民族的忠诚和奉献,特别是指一种特定的民族意识,即认为自己的民族比其他民族优越,特别强调促进和提高本民族文化和本民族利益。“这种观点颇有族群民族主义的味道,没有涵盖所有的民族主义形态。对民族主义的定义和理解形形色色,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学者看待民族主义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民族主义成为不同价值立场学者汲取学术资源的领域。人们对它的评价既有肯定也有批判。它既可以与极权主义联姻,也可以与自由主义联姻。一方面,民族主义在伦理领域是最臭名昭著的,它一直被指责为鼓励不宽容。集体的自我中心。种族主义的暴虐以及群体灭绝“;另一方面,民族主义也提供了一系列值得尊重的道德价值,它与自由主义和启蒙也有着内在联系,为民族国家个人自由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二。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现状
中国民族主义导源于西方殖民扩张的被动应对。在此之前,即使存在传统的民族意识和朴素的民族感情,但尚缺乏真正意义上民族主义形成的社会条件。直到19?世纪中叶自然经济逐步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规模移植,中国社会变革不断深化,接受西式教育的新阶层成长壮大,将欧洲思想和本土精神理念结合起来,在前仆后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围绕救亡图存“,才把民族主义推向中国历史前台。
而中国现代化由于直接从学习发达国家现代化成果切入,在客观上跨越了西方用二。三百年才完成的现代化前期积累与准备,这决定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内在的不平衡性与民族主义发展的复杂程度。以现实运动透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已大致呈现出性质相异的三种趋势:
其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思潮。其二,是以片面倾向为特征的非主流思潮。民族主义的片面倾向在当代中国集中表现为时隐时现的民族保守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其三,以极端走向为标志的反主流思潮。以无共同文化或忠诚为借口,企图分裂国家主权,破坏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是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极端化的内在实质。民族主义极端化在当代中国主要有两类:一是主体民族的分裂,目前最棘手的是台独“问题。二是少数民族的分立情绪和分离行径,如达赖集团的西藏独立阴谋等。
三。对中国民族主义的反思
反思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现状,我们可以参照台湾学者沈松侨给中国民族主义的分类,对现今中国民族问题的成因和发展方向做一简单的探析。沈松侨把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民族主义分为三种:社会或文化民族主义。族群民族主义与国家民族主义。
一是族群民族主义,沈松侨认为族群民族主义以章太炎等人为代表,是一种排拒性的族群民族主义。他们认为共同祖先的血缘传承,是判定民族成员资格的严格界线。他所设想的中国“,是由汉人族群所组成的群体,中国的疆域也应该以汉代华人活动的范围为疆界。
二是官方民族主义或国家民族主义,安德森认为官方民族主义的性质其实是当一个民族的想像共同体正在浮现时,面临将要从这个共同体之中被边际化或被排除在外威胁的支配集团所采取的一种防范性的先期策略。这些措施包括:国家控制下的初级义务教育。国家组织的宣传活动。官方的历史重写。军国主义等。国家民族主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表现得特别突出,各个政党都受过这种思潮的影响。
三是由传统的文化主义所继承下来的文化民族主义,晚清的文化民族主义可以举康有为作代表,早在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即已主张立孔教“,意将孔子所代表的普世性道德文化秩序,转化而为厘定中国民族边界。界定民族本质的一套符号系统。以文化作为民族身份认定的标准。
可以看出,中国在民族主义的转型中,主要是官方民族主义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文化民族主义和族群民族主义也深深地受到了传统文化主义和西方民族概念的双重影响,作用和影响却相对弱小。这些民族主义思潮的共同特点是追求国族“的生存,而忽略了西方启蒙中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联系的另一面。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珍视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人权的普遍性,珍视个体的社会和文化嵌入性以及人的自治。这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缺少的。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脉络中,对一个强固有力之国家组织的追求,取代了对自由民主的关怀。国家主权,而非人民主权,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论述与实践中,占据了最具优先性的核心地位。在这种民族主义的构成中,国权“绝对凌驾于民权“之上,民族“与自由主义式的民主“两相判离,略无交会。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种族意识在中国成为冲突和暴力的根源,尤其是西藏和新疆地区的种族民族主义,排外情绪如反日情绪也一直存在。如何解决民族主义消极的一面对中国造成的影响?许纪霖认为在全球化时代,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真正值得关心的问题其实是:选择合适的民族主义。未来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必须直面三个现实具体问题:一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调解国家民族与全球化的紧张关系。二是如何进行内部制度创新。以应对日益高涨的公民权利要求。三是如何应对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现实。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出路在哪?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正如塔米尔所说:民族主义将不会消失,而仍然悬而未决的问题是:民族主义的姿态将是某种有害的种族中心主义形式,还是一种以对自由价值的尊重为指导的。清醒的民族主义形式。“
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现状及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