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贾鲁河的治理主要是固堤、清淤和疏浚。《周口市志》记载:“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黄河在荥泽决口,抵祥符、扶沟、尉氏、通许、洧川、临颍、郾城、陈州、西华、太康、项城等县,没田数十万顷。 万历四十一年(1619年),黄河决口,水至周家口一带,冲毁房田,人畜死亡严重。”隆庆二年(1568年),“大水,陈州兵宪傅霖命文武官筑沙、颖河堤。”[5]
清乾隆《祥符县志》载:“万历三十五年王鹤龄开淤。”[6]
开凿新渠也是明代贾鲁河治理的方式之一。《郑县志》记载:“郑城北四十里有水来自荥阳,合索须京三水以成其流,至双桥村始大,父老传元臣贾鲁所开,因名焉。下流如许家屯历诸村至姚店堤一带,洋洋然向板桥过朱仙、正阳以达于淮,而水有所归矣。顾板桥以下河身阔大无泛滥之患,有舟楫之利。自白沙而上沙积地高,一遇水发,漂屋没禾,百姓全无可耕之地,岂捄灾息患之长策乎?瀛海刘父母讳光祚捧檄而牧甫,下车即问民利病,百姓有以河患为言者,公亲视民溺犹己溺,恻然动念,莅及政暇,亲临其地,四顾良久,曼仿相属平原广野可以正经界而兴水利。公申文按院金业批准开水利,三月至八月灌田,九月至二月行商。奉文下令授以蓄泄之法,令民乘便穿渠,量田之多寡而均其用,因地之远近而酌其期。果得稻田十余倾,是不惟开渠灌溉而收无穷之利,且也分析支流而杀滔天之势,所以说其滔溺而予以乐利者,分工抑何浦大也。”[7]这是明代末年郑县人阴化阳所作《贾鲁河水利记》,对刘光祚治理贾鲁河的方法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道光《扶沟县志》记载:“后蔡河湮淤汜滥为患,明成化中知县李增自吕家潭南张单口另疏新河,迤逦西南至县东北五里张会桥与双洎河合流。”[8] 为减缓水害,开凿新渠,以杀水势。
二、清代对贾鲁河下游的疏浚与治理
清代,贾鲁河是河南境内唯一沟通南北的河流,是南北漕运的主要航道。是以它的通塞与中原地区的南北水运交通有直接的关系,同时贾鲁河又是黄河南岸的泄洪水道,因此清朝统治者对于疏治贾鲁河十分重视,在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多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
(一)固堤堵塞
《周口市志》记载:“康熙元年(1661年)8月,黄河水溢,泛滥南流,水与周家口沙河堤平。”[5]
《清史稿•河渠志》记载:“雍正元年优尔月,(黄河)决中牟十里店、娄家庄,由刘家寨南入贾鲁河。会鹏年卒,齐苏勒为总河,虑贾鲁河下注之水,山盱、高堰临湖堤工不能容纳,亟宜相机堵闭,上命兵部侍郎嵇曾筠驰往协议。七月,决梁家营、詹家店,复遣大学士张鹏翮往协修,是月塞。”[9]
“九月,黄河水涨决口,顺贾鲁河南下,周家口沙河南岸关帝庙后堤薄削,风雨骤至,堤岸几溃。商水县令吴跃冒雨昼夜督修,始得安全无事。商民感德,此堤命名为吴公堤,并刻石记之。”[9]
“乾隆二十优尔年七月,沁、黄并涨,武陟、荥泽、阳武、祥符、兰阳同时决十五口,中牟之杨桥决数百丈,大溜直趋贾鲁河。遣大学士刘统勋、公兆惠驰勘,巡抚常钧请先筑南岸。上谓河流夺溜,宜亟堵杨桥,钧言大谬,调抚江西,以胡宝瑔为河南巡抚,并令高晋赴豫协理。十一月塞,上闻大喜,命于工所立河神庙。”[9]
《西华县志•河渠志》载:“(贾鲁河)历年深通无庸,疏滤两岸,向亦设号夫修筑其近城之堤与城南乾堤,俱为护城堤,堤江失积久弊生,邑令另亩出夫一名更,定号夫五百名,护堤工稳固无虚。南折东经罗家口,北折环县北门,东经西华桥复折而东南,至周家口入大沙河。此河上受郑尉水,中受双洎河水,北受李家沟、冯家沟、官清沟、朱家沟四水,又城东西华桥一东不能暢流南下,盈溢之患势所难免,是提防固亟而疏滤之道不可不讲。据此则掯西华桥一束河水不能畅而言,但此桥既东即再加疏滤而水势亦不能畅,似宜仍以提防为主。唯有清厘号夫积毙均其苦乐严其约束,无事则备用,有事则一呼而至,拼力修筑,斯为御之道,莅兹土者所宜加察也。”[10]
- 上一篇:庆阳农耕文化探析
- 下一篇:《商君书》中的人性观及其现代意义
-
-
-
-
-
-
-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