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一)意立而理明
    《宋史》本传提到:“苏辙论事精确,修辞简严,未必劣于其兄。 ”这是就苏辙的议论文说的,苏辙的议论文不仅篇章多,涉及面也非常广泛。再加上苏辙的识见之广博,使其论事相当精确。如何使文章论事精确而又流畅?首在审题,贵在立意。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中写到:
    “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 ”
    此处的“附会”也就是“附辞会义”,附辞会义要求创作者紧扣纲领,从大处着眼,有全局观点,从而使文章丰富完整而不散漫。而打好“基构”的首要要求就是立意,意立了而后理自明。苏辙兄弟二人在应制考试时,皆作《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定意于“道”,而苏辙立意于“义”。在文章首段,苏辙凭空直接立论,定好了文章的中心:
    “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胜于斯民也。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唯恐民之入于其中以不能自出也;为赏以待天下之贤才,而唯恐天下之无贤而其赏之无以加之也。盖以君子先天下,而后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所志也,民自为而召之也。故罪疑者从轻,功疑者从重,皆顺天下之所欲从。 ”
    直接指出古代君子的用心,忠厚爱民。刑和赏都是一种“不得已”的治国手段,最后只能由个人对自我的行为负责。应当顺应民心,尽量与民方便。命题相同,但各自立意不同,二人皆围绕立论来著文,百变而不离其宗。
    苏辙在政论文中纵谈天下大事,论断相当确切。如《上皇帝书》中所说的“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 ”非常切中肯綮,直接点出了北宋积贫积弱、国库亏空的局面。论事精确也就是上文所说的理明,这主要归功于苏辙自身思想的厚度。苏辙有如此敏锐的思文,首先离不开苏辙自身的努力。苏辙自小刻苦励学,勤勉读书,最后终是做到了“胸中存万卷,下笔如有神”。“予少而力学。先君,吾师也。亡兄子瞻,吾师友也。 ”由此可见苏洵与苏轼的治学态度、思想理念对苏辙的影响也异常深远。另外,苏辙自小便随其父苏洵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他认为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远不是禁锢在书斋中的人能想像的。毫无疑问苏辙也因此打开了自己的视野,不仅仅使自己见多识广,也使文章疏宕袅娜。
    (二)文风汪洋澹泊
    明人茅坤曾评论道:“子由之文,其奇峭处不如父,其雄伟处不如兄,而其疏宕袅娜处,亦自有一片烟波,似非诸家所及。 ”苏辙行文疏宕袅娜,有如云袖之飘摇,可谓绰约不穷。苏轼曾说“其(苏辙)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 ”,既是说他的文风,也是说他的性情,他的思想境界。苏辙文章为文平直纡余,不动声色。与其父兄相比,不仅缺少了一股豪雄之气,而且在其父兄纵横捭阖、汩汩滔滔之处,苏辙往往从容不迫,舒缓平易;其父兄用三言两语带过之处,苏辙却是往复曲折,详尽诉说。但是,由于他守性不移,不为外物所夺,不为得失荣辱所动,所以苏辙的秀杰之气从未被平直的语言所掩盖,纡余之中足见其风骨。
    什么是“汪洋澹泊”?汪洋,即代表宽广无边际;澹泊,指水流的徐缓迂回,似缓而实流,波微而曲折,与滔滔大江相比,自成另外一番景色。而四字连用,即表示广博无涯,恬淡却是淳厚。三苏皆作有《优尔国论》,苏洵立意于“赂”,苏轼在于“养士”,苏辙的《优尔国论》则将中心放在“天下之势”上。立意不同,其风格也各成一家。老苏与大苏的文章夹叙夹议,句法变换随性,展现了他们的滔滔才华。而苏辙全文围绕“厚韩魏以摈秦”这个主题,层层递进。文章规模远没有父兄文章那么宏大,但他文辞舒缓平易。苏辙《优尔国论》首段用了八十四个字引出“天下之势”:
  1. 上一篇:“香妃”的历史与传说汉维文比较研究
  2. 下一篇:秘书交际中态度的把握与运用
  1. 孔子礼治思想研究《论语》为中心的考察

  2. 荀子民本思想的研究

  3. nRF2401基于USB的通用无线传输接口设计+程序

  4. 李白诗歌中的明月意象

  5. 爱丽丝门罗小说《逃离》中的女性意识

  6.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7. 论毛泽东诗词对《庄子》的创作接受

  8.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9.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10.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11.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12.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13.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4.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15.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16.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17.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