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例如:他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写的《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1]

    不仅表现了少年的洒脱,也突出了中年仕途的坎坷。苏轼的另一首《定风波·三月七日》,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超然物外的人生追求。他的作品中有他那种净化升华人的品性的力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2]

    词中不仅完整的表现了作者一开始的积极乐观以及进取的人生慢慢转变为忧郁,苦闷,然而又及其想超脱一切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作为一个文人的多愁善感,洒脱的精神风貌。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享有同样的荣誉,号称“苏辛”。“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3]就是世人对辛弃疾的最直白的评价。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4]

    辛弃疾,南宋的词人,字幼安,号稼轩,生于山东。辛弃疾出生时,中原早已落入金兵之手,因此在其小时候就决心为民族报仇,22岁辛弃疾参军入伍,拉起几千人的队伍反对金,不久即归南宋。26岁,上奏《美芹十论》,31岁又上奏《九议》,向宋孝宗明确阐述了自己的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谋略,陈述如何用兵,如何用人,谋划复兴宋朝的大计,颇具有政治家的气度和远见。中年发奋,41岁则在湖南创建雄霸一方的飞虎军,时人比之为“隆中诸葛”。纵观辛弃疾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词里有很多必不可缺的元素,如强烈激昂的报国志向和高昂愤慨的战斗精神;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他的见识与思想是真切的,展现人生世态。他是位英雄豪侠,心态和气概都不同于他人,比如《念奴娇》中可以看出

    少年握槊,气凭陵,两两三三而已。······布衣百万,看君一笑沈醉。[5]

    辛弃疾心中充满了一腔热血的报国之情,他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硝烟里转战南北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也凝聚了人间里最真挚的情感,对生命有着更深的理解。民族的苦难以及社会各类恶劣环境使他深恶痛绝,记于心中。他站在英雄的立场在反思问题,探寻民族灭亡的根源实质,痛斥朝廷的不作为以及小人的奸佞。

    苏轼作为一介书生,虽有雄心报国,可无奈只是文弱之人,而且当时的北宋经济相对繁荣,没有达到亡国的囧地。想要弃笔从戎,完全是不现实的,所以只能在坎坷之后感叹,凭自己的想象去描绘战争场景,以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但辛弃疾确是战争之人,从小经历戎马生活的他,早就习惯这种场景,在受到坎坷之后,则选择了另一种表达方式。他大胆描绘自己所见的真实场景,表现自己爱国的赤心,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无奈。虽然两人将豪放词风推向高潮,但辛弃疾更是在此基础上,将豪放之风表现的更加气宇轩昂,悲壮苍凉。

    二、辛词在苏词基础上词风的拓展

    苏轼与辛弃疾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卓越的才气,气势的恢宏,他们不仅将词的题材扩大,更拓展了意境,进而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诗词在后人中广泛流传,但是他们并不完全一样。苏轼作为一个书生,开拓了豪放词风,他深受儒道等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词风超然旷达,充分显示出苏轼的狂放不羁,潇洒飘逸的同时更倾向于超越痛苦,追求解脱,抛开现实去追求理想;而辛弃疾创立了“稼轩体”,从而确立了豪放词派,辛词承载了苏词的词风,并且进行了创新,情感丰富,悲壮,雄浑的同时,更多则倾向对现实生活的挣扎与反抗,表现自己一名武将的激情。

  1. 上一篇:《诗经·陈风》中的地理意象
  2. 下一篇:论福楼拜的悲观观念以《包法利夫人》为例
  1. 孔子礼治思想研究《论语》为中心的考察

  2.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3. 论毛泽东诗词对《庄子》的创作接受

  4. 小学生参加辅导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建议

  5. 论佛学对苏轼文学作品的影响

  6. 论李白诗歌的飘逸之美

  7.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与升华

  8.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9.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10.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11.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12.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13.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14.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15.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6.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17.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