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二 悲剧冲突

    莎士比亚的悲剧冲突不仅发生在势均力敌的邪恶势力与正义力量之间,而且还发生在悲剧人物自身,即悲剧人物的激烈的内心冲突,他是“第一个把精神痛苦写到至极的作家” [12](p361)。郭沫若在莎士比亚影响下对中国古典悲剧进行了拓展,即赋予人物以激烈的内心冲突并通过人物内心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在《屈原》中,屈原被南后陷害,张仪奸计得逞,眼看楚怀王将断送“整个儿的赤县神州”,想为国效力,守护国家人民的忠心和期盼与眼前的奸佞昏君在他心里激荡冲突,理想不能实现,奸佞让他愤慨,昏君让他愤恨,激烈的内心冲突使他难以自持“你们不要靠近我,我要爆炸” [13](p421),甚至众人都觉得他疯了,这种激烈的内心冲突使他对楚怀王不敬,撕毁了自己的衣物,从而推动情节向楚怀王撤了他的官职,向老者给他招魂,向他自己跑去江边赞颂雷电发展,几乎是这种内心冲突推动了全剧的发展。这与《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几次延宕是异曲同工的,都由于人物的内心冲突而影响了情节的发展。如在第三幕第三场中哈姆雷特的独白“他现在正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是报了仇了。不,那还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了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抱怨了。[14](p219)”,他既想立刻就杀了克劳狄斯替父亲报仇,但又不愿送他上天堂,这种内心冲突使他决定“等候一个更残酷的机会” [15](p219),这次延宕从而成了情节向下发展的基础。

    除了发生悲剧冲突的对象外,郭沫若还受到莎士比亚在悲剧冲突展开和推动的手法上的影响。如戏剧反讽、“戏中戏”、运用多条线索促进悲剧冲突的发展,烘托悲剧气氛。戏剧反讽是“一种戏剧技巧:它使观众拥有不为剧中人物所知的知识,因此,观众便觉得在某种意义上比剧中人物更加高明,他们能看出某一行动的含义而剧中人物却不能。在喜剧中,它的价值在于它能造成误解、身份误会,以及混乱;在悲剧中,它可以使在台上演出的不愉快的事件更为可怕。” [16]由于人物对某一情况的无知而产生矛盾和冲突。在“戏剧反讽”中,剧中人物的无知通过两方面体现,一是身份误会,二是情境误会。莎士比亚戏剧中用了大量的反讽,形成了大量误会和冲突。 运用伪装、假面、孪生兄妹等戏剧反讽手法造成身份误会。运用“设计”、人物的无知等戏剧反讽的手法造成情境误会。《屈原》中郑詹尹犹豫过后下定决心后哄着屈原喝毒酒,不料屈原没喝,却被来救屈原的婵娟喝掉,代屈原而死。由于屈原和婵娟对酒有毒的“无知”,导致了善良勇敢婵娟的毁灭,烘托了悲剧气氛,婵娟死得无怨无悔,甚至认为“我把我这微弱的生命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代替了你这样可宝贵的存在” [17](p478),又激发了屈原对恶势力的怒火,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推动了情节向屈原跟卫士去汉北。有明显的《哈姆雷特》中克劳狄斯和雷欧提斯为把哈姆雷特置之死地而准备毒酒,却被王后为庆祝哈姆雷特的胜利,代他喝掉了的痕迹。王后的死,直接推动了哈姆雷特最终杀死了克劳狄斯,结束了延宕。二者都用了两个无辜者的死烘托了悲剧气氛并推动了悲剧冲突继续向前发展。戏中戏是指“通过向文本中插入第二个虚构层面,剧作家在内层面上复制出外交际系统的表演情境。舞台上的虚构观众对应着剧场里的真实观众,虚拟的作者、演员和导演对应着现实生活中从事艺术创作的作者、演员和导演。” [18],即在戏剧里面又加了一层戏剧,舞台上的虚构观众其实是剧场里真实观众的演员。在郭沫若在《屈原》中的戏中戏的运用是南后将屈原的《九歌》拿来歌舞,此时,在面对那些舞者时,南后和屈原是观众,舞者对他们是演员,而南后和屈原在现实观众眼里又是演员。但在这里运用戏中戏是南后为了假晕陷害屈原,从而阻止张仪回魏国拿美女献给楚怀王,自己好集三千宠爱与一身。因此戏中戏在这里起到了促进悲剧冲突向楚怀王与屈原关系破裂发展的作用。相比较《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用《捕鼠机》来试探克劳狄斯,从当他看伶王和伶后表演时的表情确定了就是他杀了父亲,在这里,戏中戏使哈姆雷特坚定了为父亲报仇的意愿,另一方面促成了他和叔叔的悲剧冲突,推动情节向克劳狄斯将哈姆雷特送往英国并让英王杀了他发展,二者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影射到了上文的内容,又大大促进了悲剧冲突的发生和下文情节的发展。莎士比亚的悲剧有时候写一个单一的情节,如《奥赛罗》和《麦克白》;但在《哈姆雷特》中写了一个复杂的情节,沿用了当时英国舞台多见的多线索布局,描写了哈姆雷特复仇、雷欧提斯复仇和小福丁布拉斯复仇的一主两副三条线索,互相对照也互相推进,重点是雷欧提斯复仇与哈姆雷特复仇的互相促进。哈姆雷特在戏中戏后坚定了为父报仇的决心,戏中戏也促成了哈姆雷特和王后在父亲死后的第一次有意义的谈话,但藏在王后寝宫帷幕下的波洛涅斯因为王后高呼“救命”而大声喊叫,死在盛怒的哈姆雷特剑下,这促使了雷欧提斯复仇,而雷欧提斯为复仇而密谋的用毒剑决斗的方法则导致了双方的毁灭。在 《屈原》中,屈原的行动是主线,而副线则是子兰对婵娟的无耻追求,因为屈原的高洁正直,婵娟一直暗中爱慕,而婵娟因为顶撞南后被关起来即将处决时面对子兰的意图搭救,婵娟本误以为屈原已死,早已不在乎生死,但子兰的到来却阴差阳错让她知道屈原没死,重新唤起了生的希望,并和卫士一道去救屈原,在这里,副线促进了主线悲剧冲突的发展。

  1. 上一篇:论曹文轩创作范式
  2. 下一篇:《年轮》的电视剧和小说两种讲述方式
  1. 孔子礼治思想研究《论语》为中心的考察

  2. 论毛泽东诗词对《庄子》的创作接受

  3. 论佛学对苏轼文学作品的影响

  4. 论李白诗歌的飘逸之美

  5.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与升华

  6. 论方言形成的因素

  7. 论唐杜甫诗的思想性

  8.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9.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10.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11.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12.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13.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4.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15.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16.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17.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