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元代咏史散曲的发展也离不开我国古代咏史诗歌的发展。东汉的班固首创“咏史”题材,他的《咏史》开咏史诗的先河,对后世影响甚远。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咏史诗贡献比较大的是左思和陶渊明。左思的《咏史》八首以古喻今,以咏史来表达自己的情怀、揭露社会的黑暗。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等,歌颂神话传说中和历史上的英雄们,揭露社会的黑暗,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情绪。左思和陶渊明等人使咏史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咏史诗发展到了唐宋时期,以咏史形式咏唱史实、揭露社会、表露情怀、评价人物的方式都已经形成,并且走向了成熟。咏史诗自身发展,就使元代咏史散曲的产生和兴盛成为了可能。
元代咏史散曲继承了前代咏史诗的特点,此外还形成了一些自身的特点。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元代咏史散曲的创作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元代散曲粗略地分法,分为清丽和豪放两种。但是就咏史散曲而言,我认为还有别的风格。马致远的咏史散曲豪放中带深沉,表达了对秦汉统治者的嘲讽和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如[风入松]: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
休笑鸠巢计拙,葫芦一向装呆。
鲜于必仁的咏史散曲则是充满苍凉和悲情的色调的,如《诸葛武侯》:
草庐当日楼桑,任虎战中原,龙卧南阳。八阵图成,三分国峙,万古鹰扬。
出师表谋谟庙堂,梁甫吟感叹岩廊。成败难量,五丈秋风,落日苍茫。
薛昂夫咏史的风格却是豪迈中充满着诙谐、风趣。张可久的咏史散曲“华而不绝”[6],如[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生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徐再思的咏史是纤细晓畅的清丽,卢挚的咏史是典雅蕴籍的清丽。以上的几位咏史散曲作家,马致远、鲜于必仁和薛昂夫三人都是豪放派,张可久、徐再思和卢挚是清丽派,属于同一类风格的作家,他们也各自都有异于他人的个人风格,可见咏史散曲风格的多样性。
咏史散曲的形式也是多样的。这种多样性主要在于散曲作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抒发了不同的思想感情。杨贵妃早在元代之前就被许多作品提到过,一般都是与唐明皇的荒淫误国联系在一起的,受到贬责。散曲作家咏叹杨贵妃的故事,内容上虽然写了男女之情,但主要还是要表达对于民族危机的伤感和亡国的悲痛之情。另外咏叹得较多的女性是西施和王昭君,她们都被散曲家当作舍身为国的民族英雄来颂扬,通过叙述她们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行,批判统治者是悲剧的罪魁祸首。
有些散曲作家一直郁郁不得志,借咏史散曲来变现归隐田园、隐逸遁世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如郑光祖的[正宫 塞鸿秋] 《门前五柳侵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