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在她的作品《生死场》里描述的是二三十年代北方农民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失去故乡和土地的哀歌。小说中没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没有极力渲染的战火年代,作者只是将自己熟悉的生活凝成文字,以宁静深沉的姿态,以冷静泰然的叙述语调不动声色的营造一幕幕东北地区人民的生活场景:二里半寻找走失的羊、成业和金枝的爱情、王婆不得已卖马去屠宰场、月英被疾病折磨而死、被父亲摔死的小金枝、王婆服毒自杀……【4】作者完全站在看客的角度把自己的见闻纯客观的叙述。没有夹杂任何作者的主观评论,将一个个充满生命的哀愁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
注:图片选自萧红小说《生死场》
这是王婆服毒自杀的片段,作者运用第三人称全知的角度生动地为我们表达了她关注国家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死疾苦。外来的侵略残忍的掠夺加强了萧红对传统文化和民族劣根性的反思,作者对种种病态社会心理进行了鞭笞和批判,同时也寄寓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和对人生追求的苦苦探索。
(二)第一人称内、外视角论述
萧红作品中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最为代表性的作品是《手》、《小城三月》。这种叙述视角主要特点是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讲故事的人作为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出现在故事里,转诉的是自己的所见所感,所听所悟,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
如在《小城三月》关于对翠姨这一角色的描写运用了第一人称“我”的内视角叙述的,作品中的“我”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作为生活的见证人而存在。作品以“我”的角度进行叙述,讲的是过去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作者极尽悲悯同情的笔墨对其悲惨身世进行描述,塑造出了一个温婉聪慧,娴静内敛而又薄命多情的女性形象翠姨。因为翠姨的妈妈失去丈夫后改嫁,导致了翠姨的悲剧命运。尽管她是一个走路沉静漂亮,说话清楚平静的窈窕淑女,依然受尽冷眼,被迫与一个又矮又丑的男人订婚,她对“我”的堂哥心生爱慕,却迫于封建婚姻束缚不能与之结合。在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面前,最终忧郁孤独的离开了人世,以死向封建宗法制度做了强有力的控诉。作者以第一人称“我”亲见亲闻的叙事角度,是翠姨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足以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
(三) 视角变换论述
萧红小说运用视角转换叙述最成熟的要属《呼兰河传》了。文章前两章描写小城风情风貌,跟随叙述人在时光的回溯中诉说这关于故乡、关于故乡的人所发生的故事,感受作者对于过去流露出极为复杂的情感,在将近全文三分之一的篇幅里,作者纯客观的介绍呼兰河的风土人情,为后文描写小城里的故事创造了叙事氛围。文章三四章一般看来是作者的自传篇,此时叙述人出场,作为主人公,即故事中的“我”和叙述人为同一个人,讲述祖父带给我的充满童真童趣的快乐生活。文章的五优尔七章着重叙述了几个呼兰河小城里发生的故事(小团圆媳妇的故事、有二伯的故事、冯歪嘴的故事),【5】叙述人作为小说中的一个旁观者出现,通过旁观者的角度观察故事,讲述故事。呼兰河人多是善良的,但是善良中有多是愚昧和蛮横,作者以含泪的微笑叙述着这寂寞的小城发生的故事。这种多视角转换的叙述方式使读者感到叙事具有层次感,更能深层次的体会作者内心对于家乡人民的无限同情。
二、诗意灵动的话语--叙事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叙述人语言对小说叙述的格调起一种奠基作用,诗意的叙述语言整个运用在整个作品中是一种美的叙述。文学作品在表达其文学价值中应该展现给读者的是一种音乐,是一幅图画,或是一首诗,而这种感受都要依靠语言的叙述来表达来实现。通过对萧红小说的的阅读,我们发现萧红钟情去对家乡生活状态的描绘,钟情于琐碎零散的世俗生活,东北人娶媳妇的场面、跳大神、放河灯、扭秧歌、野台子戏……一个个生活中颉取的片段通过孩子的眼睛变得热闹喜庆,但她幽婉的笔触下又让我们感到了热闹中的单调,喜庆中的沉痛,团聚中的漠然,变化中的守旧和大红大绿背后的原始与粗犷。【6】
- 上一篇:萧红《呼兰河传》中祖父的人物形象分析
- 下一篇:海明威悲剧英雄的独特性研究
-
-
-
-
-
-
-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