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一、    老子无为思想的历史背景
    老子,生活于春秋晚期,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周朝王室已经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相互攻伐,轮流称霸,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社会制度正在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当时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时期,各派别的思想体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了拯救社会,不同派别的思想家都提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提出了不同的治世之方。墨翟创立的墨家则主张“兼爱”、“非攻”,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此达到人人兼爱,从而拯救社会;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德治”来匡扶周朝王室,安定社会;道家创始者老子,则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思想,提出“无为而治”,认为只有通过“无为”才能平定天下。
    (一)    形成无为思想的政治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冶铁技术的产生与春秋时期,当时的农耕技术因得到新的生产工具而有了巨大进步,军队的战斗力也因有了更先进的铁质武器而得到空前发展。
    春秋末期,因为周王朝东迁,周朝王室控制能力日渐式微,各诸侯国为增加自己实力,大面积开垦“私田”,导致奴隶制度标志性的“井田制”土崩瓦解,有封建制度性质的“私田”逐步发展壮大。田地是当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农业税收也是当时最重要的经济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周朝王室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失去了“井田制”的税收,没有了经济基础,因而迅速没落,具有封建地主性质的各诸侯国得到了大量“私田”,所以迅速崛起。各诸侯国国力与日俱增,与周朝王室分庭抗礼,又因争夺“私田”或一己私欲而相互攻伐持强并弱,本应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变成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导致战乱连连,民众流离失所。这一切情况意着“礼乐制度”的瓦解,社会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
    老子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之中,感受到民不聊生,国将不国。他认为是人的贪欲、不知足、妄为造成了当时的社会局面,故而老子提出“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第三章)的观点,让统治者和民众都“无智、无欲、不争”从而实行“无为而治”。
    (二)    形成无为思想的文化背景
    在 “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统一的思想文化已经无影无踪,中国出现了两位圣人,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孔子,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古希腊有西方哲学的创始人苏格拉底,在古印度有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这一历史时期,全世界的思想文化都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老子生活的这个时代,诸多思想流派都已开始萌动,即将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境。私学在当时已经逐步兴起,比如儒家圣人孔子就有弟子三千,孔子带着得意弟子颜回、仲由等周游列国传道授课。机关器械在社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取水的桔槔。墨家善工巧制作,连驽车、藉车等器械都是墨翟创造的。社会中各式各样的学派,鱼龙混杂,又都在大肆宣扬,争名夺利。工巧机关的运用减少了人们的劳动强度,但是更多的机关器械却是用于战争,变成了凶器。老子认为都是人们的欲望、机巧之心、名利之心把原来人们赤子般的淳朴污染了,老子认为应该让人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十九章)。孔子知道老子曾经是“守藏室之吏”,于是问礼与老子,老子对孔子说“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意思是说,君子的德行非常高,但却从不炫耀,容貌外表看起来愚笨的样子,教训孔子要“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让孔子把骄傲的神色去掉,把多欲的心志改掉。老子提出了“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无为思想。
  1. 上一篇:浅析基督教在欧洲整合中的意义
  2. 下一篇:苏童《妻妾成群》中颂莲的女性形
  1. 孔子礼治思想研究《论语》为中心的考察

  2. 荀子民本思想的研究

  3. nRF2401基于USB的通用无线传输接口设计+程序

  4. 李白诗歌中的明月意象

  5. 爱丽丝门罗小说《逃离》中的女性意识

  6.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7. 论毛泽东诗词对《庄子》的创作接受

  8.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9.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10.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11.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2.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13.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14.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15.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16.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17.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