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松县大新屋大理石矿床地质特征
国家全面建设对建筑装饰材料的需求量近年来呈平稳增长的态势,大理石作为重要的建筑装饰和工艺石雕材料,市场需求旺盛,销售价格一直走高。国内大理石矿开发利用起步早,需求量大,资源日趋紧张,特别是中高档汉白玉。彩云玉更是紧缺。因此,大新屋大型大理石矿床论文网的发现,对振兴地方经济十分重要。通过本次工作,大新屋饰面石材用大理石矿区探求332+333类矿石量4979。99万m3,荒料量1045。80万m3,其中:332类矿石量4072。37万m3,荒料量855。20万m3,占总资源量的81。77百分号。矿床平均剥采比为0。0998∶1(m3/m3)。矿床矿石质量较好,开采方便,矿床平均剥采比均较小,适宜露天开采且无须选矿,荒料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加工技术性能,当地以往已经进行小规模人工开采,生产出各类板材和石雕工艺品均符合产品质量要求,产品畅销省内外市场。巨大的矿石资源量和良好的加工技术性能使得本矿床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1。区域及矿区地质特征
1。1区域地质背景。区域上大致以桐(城)――太(湖)――破(凉)断裂(郯――庐断裂区内出露部分)为界[1][2][3],分为北西和南东两部分,西北部出露为大别山造山带核部的中深变质岩地层,属于南秦岭――大别山地层区;东南侧出露为晚元古代至三叠纪以海相沉积为主的沉积地层和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地层,属于扬子地层区,其中沿山前地带分布有第四纪地层(图1)。
变质岩也以桐(城)――太(湖)――破(凉)断裂为界分为前陆褶冲带和大别山中深变质杂岩两部分。大别山中深变质岩自北向南可分为英山――潜山超高压变质岩带。宿松变质岩带。张八岭中浅变质岩带3个变质岩带,依次出露高――超高压榴辉岩相。高压绿帘角闪岩相和高压蓝闪――绿片岩相的变质岩,它们是印支期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的产物。此外,区内混合岩。接触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也较为发育。
1。2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矿区位于宿松县柳坪乡境内,处于江家冲―新保障一线及其南北两侧。本区及其外围出露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大别山群桥岭组(Pt12q),下元古界宿松群大新屋组(Pt12d)。柳坪组(Pt12l)。虎踏石组(Pt12h)及蒲河组(Pt12p)。区内褶皱和断裂构造较发育。褶皱为隘口向斜,卷入褶皱的地层主要是宿松群;断裂按走向划分有NW。EW。NE向三组(图2)。区内仅见有少量脉岩穿插,未见明显的热液蚀变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强烈。变质岩是本区出露最广的岩石,其中以区域变质岩为主,区域混合岩次之,以及呈带状分布的碎裂变质岩。
区内主要分布区域变质岩,局部出露区域混合岩。区域混合岩化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育程度由老至新逐渐减弱;大别山群混合岩化作用强度分带不甚明显,基本属注入混合岩带;混合岩化作用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一般以二长片麻岩。浅粒岩等变质岩为基础形成混合岩;区内发育的混合岩,具有重熔型混合岩化作用的一些基本特点。
区内大理石矿床主要赋矿地层为大新屋岩,该组主要岩性为大理岩。变质砾岩。白云石英片岩。原岩是由成熟度较高的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砾岩组成的陆源碎屑岩建造。高的结构和成分成熟度说明其形成环境的构造稳定性。
2。矿体地质特征
该矿床矿体(层)分布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本次详查圈定矿体两个,编号分别为Ⅰ1。Ⅰ2。其特征如下:
Ⅰ1号矿体:呈层状分布于矿区南部1~2线之间及其两侧,出露长约400m,剖面控制宽410m,厚330m。矿体赋存标高+340~+240m。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延伸稳定,北端在新保障一带地形标高在240m±,为第四系掩盖,南端于乡村公路一线亦为第四系所覆盖。矿体由白云石大理岩。含石英白云石大理岩和含方解石白云石大理岩组成,以白云石大理岩为主,三者均呈渐变过渡关系,白云石大理岩分布于矿体大部。含石英白云石大理岩分布于矿体中上部,出露长400m,宽10m~140m,北宽南窄,剖面2线控制厚30m,剖面1线控制厚76m,沿走向南北两端被第四系覆盖;含方解石白云石大理岩分布于矿体中下部,出露长400m,宽10m~40m,剖面2线控制厚32m,剖面1线控制厚16m,沿走向南北两端被第四系覆盖。
Ⅰ2号矿体:位于Ⅰ1号矿体北侧,呈层状分布于3线南及3~9线间,以及9线北侧。出露长约1000m,剖面控制宽430m~984m,厚约316~440m。矿体赋存标高+376m~+240m,经钻孔控制深度超过标高+200m,一部分深度超过标高+100。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延伸稳定,南端于柳坪乡敬老院一带被第四系掩盖,北端抵勘查区北边界。矿体由白云石大理岩。含石英白云石大理岩和含方解石白云石大理岩组成。以白云石大理岩为主,三者均呈渐变过渡关系。白云石大理岩分布于矿体中下部;含石英白云石大理岩分布于矿体中上部,出露长840m,9线控制厚20m,沿走向南北两端自然尖灭;含方解石白云石大理岩分布于矿体南端顶部,出露长约1100m,南宽北窄,最宽350m,最窄20m,西侧南侧均被第四系覆盖。
矿体中部含夹石两个,编号分别为J1。J2,由9。7线控制,分布于矿体北段,向南尖灭于5线与7线间,向北延伸至勘查区外。夹石由白云石英片岩组成,J1夹石中局部夹薄层石英岩或石英脉。
Ⅰ1。Ⅰ2号矿体整体呈南北向展布,总体倾向东,倾角一般45°左右。矿体分布范围内仅矿区东边部李家冲发现一小平移断层,基本不影响矿体连续性。矿体内节理裂隙发育不均匀,地表及浅部发育中等,向中深部发育逐渐减弱。矿区理论平均荒料率为24。33百分号,本次采用业主提供试采及矿山生产荒料率21百分号。
3。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和矿体地质特征分析,该矿床为典型的沉积变质矿床,成矿受地层及后期变质作用所控制。区内大理石矿赋矿层位为宿松群大新屋组上段(Pt12d2),主要岩石类型为白云石大理岩,其原岩相当于白云岩,系化学沉积,属浅海相或台坪相沉积环境。后经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大理石矿床。
该矿床找矿标志非常明显,根据地层层位控矿特点,凡是有大片大新屋组上段(Pt12d2)大理岩出露区,就有可能找到同类矿床。
安徽省宿松县大新屋大理石矿床地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