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涞源县东团堡―黄土岗地区成矿地质作用分析
矿区北起涞源县镰巴岭,南至黄土岗;东起涞水县南款,西至涞源县东团堡。面积150km2。大地构造位置,属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军都山岩浆岩带,涉及大河南台斜断块。马头穹褶断束。蔚县凹褶束三级单元。本区历经多次地壳运动,基底变质岩系强烈褶皱,论文网构造线近东西向;盖层多为宽缓褶曲。上黄旗-乌龙沟深断裂控制了本区岩浆活动和内生矿产的展布[1-4]。
1矿区地质特征
区内地层主要是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在黄土岗到山羊池一带与王安镇岩体中。晚期中~中酸性岩浆岩形成广泛的接触,整个接触带呈现了不规则港湾状。区内已知矿化类型有两种,即受接触带控制的矽卡岩型铁铜矿和受乌龙沟深断裂次级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控制的热液脉型铜铅锌矿。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上元古界地层,蓟县系见有雾迷山组。铁岭组,出露于矿区北部桃木疙瘩至黄土岗带,雾迷山组与王安镇岩体广泛接触,是主要的成矿围岩约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二,是铜铅锌矿脉的赋矿围岩。受上黄旗―乌龙沟深断裂的多期次活动和王安镇岩体大规模侵入的影响,导致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并沿岩体接触带发生背斜构造。经历了多期活动,常见断裂带中部再次发生叠瓦状排列的次级断裂,次级断裂产状南东倾,倾角60°~70°。北北东向断裂发育于上黄旗~乌龙沟深断裂近旁成群产出,是区内最为发育的一组断裂,走向10°~30°,倾向一般45°~85°,断裂一般规模较大,延长1000m~2000m,常是寻找热液脉型铅锌矿标志。NNW向断裂零散分布于西南部岩体。岩体侵位边缘断裂广泛发育于近岩体围岩,断裂对矽卡岩型矿的形成起到了较为重要作用。大庄―水尽头背斜呈近EW向沿岩体接触外带展布,长约4。5km。北冀较平缓,倾角一般为15°―30°,倾向NE;南冀岩层倾向SW,倾角较陡,一般35°―70°,背斜轴部层间虚脱。滑动发育,为矿液沉淀提供了良好空间。区内王安镇杂岩体呈大规模的岩基产出,具多期次脉动活动特点[4],属燕山期早。晚白垩世第一至三阶段产物。
2矿体特征
沿山羊池―黄土岗近东西向接触带共发现Ⅰ1―13号7个不同类型。不同矿种的矿体(矿化体);在接触外带经钻探揭露,发现了Ⅰ8-14号铜铅锌银矿体(矿化体)。证实外带之热液脉型铜铅锌矿延深大,具大脉状矿化之特征;而沿绵延4公里东西向接触带普遍具不同程度的矽卡岩化蚀变,并伴有多个含铜磁铁矿体和热液脉状含铜银硫铁矿体产出。接触带产状普遍陡立,倾角一般大于70°,且局部内倾,呈凹凸不平状变化,是寻找铜铁多金属矿的有利部位。Ⅰ1。Ⅰ2。Ⅰ3。Ⅰ4。Ⅰ5。Ⅰ7。Ⅰ8。Ⅰ13号为工业矿体(8个);Ⅰ6。Ⅰ9。Ⅰ10。Ⅰ11。Ⅰ12。Ⅰ14号(6个)由于厚度达不到工业要求,暂定为矿化体。矿区已知有接触交代含铜磁铁矿和热液脉型铜铅锌矿两种,接触交代含铜磁铁矿组成矿石的原生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少量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斑铜矿;次生金属矿物为褐铁矿。孔雀石。脉石矿物以蛇纹石。透辉石。白云石。方解石为主,次为白云母。绿帘石等。其矿石结构构造复杂。形式多种多样。
3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其成矿过程为进入燕山期以后华北地幔亚热柱强烈上涌,当到达岩石圈底部时受阻时,地幔物质向造山带拆离滑脱,而后被持续活动的造山带轴部韧性剪切带切割,由于减压释荷作用,形成深熔岩浆,并沿韧性剪切带或构造薄弱位置上涌,使区内的岩浆活动强烈,盖层发生揭顶式隆升,使阜平群变质岩露出地表,形成典型的幔枝构造[5],地壳深部硅酸盐岩浆沿韧性剪切带侵入形成王安镇杂岩体,而由其携带和分异产生的含矿热液集聚于边缘构造薄弱部位,经过多期次的成矿作用,形成了多成因类型的矿床组合。早期在岩体的接触带形成了高温矽卡岩型含铜磁铁矿矿床;中期在离接触带稍远的部位,形成了中温热液脉型矿床,其矿物组合以磁铁矿为主,次为闪锌石和黄铜矿,并伴生较多含量的金和银;晚期在碳酸盐岩地层构造裂隙中,形成了中低温热液脉型铅锌矿床。
深大断裂带附近是有利成矿地带,尤其是多组构造交汇或次级构造发育部位为最有利找矿地段。沿构造充填的中性脉岩上下盘接触带附近是直接找矿标志。区内不同类型岩体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内外带,是直接的找矿标志。特别是主岩体周围的小岩株是最值得注意的有利地段。发育于区内碳酸盐岩中的绿泥石化。白云母化及铁锰碳酸盐化蚀变带亦是直接找矿标志。
4结论
矿床与王安镇杂岩体的时空关系密切,成矿时代与杂岩体活动时代相当,大约为白垩世(92-118Ma)。岩体侵位所造成的边缘断裂。北北东向控矿断裂与沿岩体接触带发生背斜构造轴部的交叉部位。以及背斜轴部产生的虚脱。层间滑动,都为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区内中上元古界地层雾迷山组白云岩是主要的赋矿围岩。上黄旗-乌龙沟深断裂的次级北北东向断裂为热液脉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沉淀场所。地幔物质上涌而形成的王安镇杂岩体为本区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和矿源。
河北涞源县东团堡―黄土岗地区成矿地质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