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监测
中图分类号:X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035-01
地质灾害种类多,通常所说的地质灾害即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治理应本着防为主,治为辅的原则。笔者以恩施市常见的地论文网质灾害为实例,较为直观的论述地质灾害的防治。
恩施市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467个,其中省级1个。州级2个。市级18个。水布垭库区和老渡口库区74个。乡级372个,受威胁1145户7180人及沐抚集镇。平锦稻池。摩天岭滑坡前缘胜利街居住户,其中须搬迁327户1257人。因地质灾害频发。突发性强。危害程度大,该市为湖北省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县市之一。如何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监测呢?下面以恩施市最常见的滑坡地质灾害形式及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方式进行论述。
1滑坡的成因及治理方法
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按物质组成可分为土质滑坡。岩质滑坡;按引起滑动的力学性质分为推移式滑坡。牵引式滑坡;按滑动体厚度分为浅层滑坡。深层滑坡;按滑动面通过岩层情况分为顺层滑坡。切层滑坡等。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包括(1)地质条件指岩层。土层。构造的特殊性;(2)地貌条件指倾斜产状。二是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1。1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
(1)地质条件指岩层。土层。构造的特殊性。(2)地貌条件指倾斜产状和分布位置。(3)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强度,尤其是对滑面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是最为突出。
1。1。1滑坡发生的规律与前兆
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易滑(坡)岩。土分布区;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大滑动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的现象;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性裂缝;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现象;临滑前,有岩石开裂的声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在滑坡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不断加大,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滑坡体后缘裂急剧扩张,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气;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等。
1。1。2滑坡治理的几种主要方法
根据多年防治滑坡的实践,归纳出防治滑坡的避。排。减。挡。锚“五字经验,避“即在选择建筑场地。铁路。公路选线,城镇选址时应尽量避开滑坡体。事先要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出书面报告。出现滑坡隐患不宜治理,对于受威胁村民或居民,采取避让搬迁至安全地带,主要工程治理措施归纳起来分为三种:一是排“水,消除可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的平衡条件,如削坡减“重压脚,修筑挡“土墙。抗滑桩。锚“固等。三是改变滑坡体岩土体性质。
2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指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内广大人民群众和政府公务人员直接参与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和预防,及时捕捉地质灾害前兆。灾体变形。活动信息,迅速发现险情,及时预警自救,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一种防灾减灾手段。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组成部分,由四级监测网点构成,即县(市)级监测网(监测站),乡镇级监测分站。村级监测组。灾害点监测点。
恩施市所有监测点都实行六个一(重点监测点有一名市级领导。一名乡领导。一名国土局领导。一名国土所干部。一名村干部和一名监测员)和四个一(一般监测点有一名乡领导。一名国土所干部。一名村干部和一名监测员)的监测预警网络。并在当地新闻媒体上将我市主要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人员联系方式。驻灾害点的市级领导。乡级领导。国土局领导。国土所人员向社会公示。
地质灾害群测工作要求如下。
2。1选点标准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选择在综合考虑本地区地质灾害特点的基础上,其主要标准为:(1)规模大于500m3以上,且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危险性大,稳定性差,灾情较严重,危害程度中型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3)对集镇。村庄。学校或居民点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4)规模500m3以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房前屋后潜在不稳定斜坡作为汛期目视检查点。
2。2监测方法
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很多,而简易监测适用于群测点监测,主要有变形位移监测。裂缝相对位移监测和目视检查监测。(1)变形监测法:通过监测点的相对位移量,了解掌握地质灾害的演变过程。(2)裂缝相对位移监测法:通过监测灾体中拉裂两侧相对张开。闭合变化。了解地质灾害体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3)目视检查法:通过定期目视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有无异常变化,了解地质灾害的演变特征,及时发现斜坡地面开裂。地面鼓胀。泉水突然浑浊。流量增减变化,树木歪斜,墙体开裂等微观变化,及时捕捉地质灾害的前兆信息。
地质灾害群防工作要求:
建立群防体系责任制。(1)建立市县――乡镇――村――点(监测责任人)行政责任制;(2)建立地质灾害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的责任制;(3)建立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分析――结论责任制;
建立单位灾害点防治方案。防灾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地质环境;(2)灾害特点;(3)威胁对象。范围。设立警示标志;(4)监测责任人,防治责任人;(5)简易防治方法;(6)避让讯号。路线。地点。
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全民防灾意识;(2)发放防灾明白卡;(3)落实汛期值班制。
采取预防措施。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通过群测工作及时捕捉发生地质灾害的前兆信息,采取预防措施,达到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1)当灾害体处于累积形成阶段,应划定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危险区边界设置警示标志,采取一些简易治理措施。修筑地面排水沟,排除危险性。填实裂缝等。(2)当灾害体处于滑移阶段,应将危险区内的人员和财产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并禁止其他人员进驻危险区。
3结语
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任重道远,只有充分认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强化群测群防体系,才能科学有效的防止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的发生,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随着新的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必将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重大作用。
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