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终身教育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思潮,是和社会经济与人的自身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的一次性传统教育的挑战。然而,目前终身教育的思想及重大意义,仅在部分高层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中形成较为广泛的共识,广大社会成员对于终身教育仍然了解甚少,本文试图以道德为观察视角,来探究终身教育的伦理精神,以有助于推论文网动终身教育思想的广为传播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尽快建立。
关键字终身教育道德善恶
终身教育是指对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一生所进行的教育。具体来说,终身教育包含了纵向教育和横向教育的连续和结合。从纵向上看,它指出了人生发展的每个时期受教育的连续性;从横向看,它指出了受教育者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是互相结合的。由此可见,终身教育否定了将人生截然分成前一段用于教育,后一段用于劳动的观点,对只注重学历教育忽视学历后继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批判。
1善恶与终身教育
善。恶是伦理学说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道德范畴,是道德评判中最一般的表示道德价值的概念。善同恶一起,构成区分德行和非德行的最概括的形式。人们通过企求善来反映自己最普通的利益。要求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又借助善来评价他们周围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一切社会现象。
从善“与恶“的视角看终身教育思想的伦理意蕴,必须首先对准善的实质。那么,什么是善?简而言之,善就是那种既符合人们的要求,又符合外部现实性的实践活动。善恶是教育伦理研究的主要问题。善恶问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教育善恶的标准。教育善恶标准一方面要体现教育道德的伦理特性,主要包括对教育活动过程。结果。要素进行合理性。合目的性的检验,以期达到教育伦理规范的要求。教育善恶标准另一方面是要反映教育道德水平,人们对教育的评价是多角度。多层面的,但主要是对教育效果的评价。教学水平的评价。学生质量的评价。对教育的伦理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的维度,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人们对教育的新要求。
20世纪60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新思维。这一与中国古老的教谚活到老,学到老“不谋而合。殊途同归的提议,从概念的提出到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新思潮的形成,虽然为时不长,各国对其认识也不尽一致,但由于这一新思潮顺应了现代社会的改革趋势,满足了当时各国教育现实或教育市场的需要,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起,从西方到东方,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终身教育都被广泛接受,一些国家甚至通过立法等手段为终身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化的保障和护航。终身教育的意义已超越国籍国界。意识形态。社会形态和种族界限等范围。借用北欧福利社会制度从摇篮到墓地“这句形象广告语作为自己标志性口号的终身教育,引起世界教育界强烈的激荡,成为当代社会最富有影响力和最重要的创新之一。目前,国际教育界对终身教育比较共同的理解是,这几乎是一种无所不包的教育形式或制度。是社会所有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和培训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如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的种种教育,还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社区)教育。
传统教育体系的特征,是以一个学习者或受教育者按线型流程完成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教程为标志的,而以终身教育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教育体系,则开始于传统教育体系结束的地方,是传统教育体系的延伸和拓展。以至于国际教育界通常把终身教育是否诞生,看成是衡量教育是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按照终身教育思想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是入世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2终身教育的道德伦理精神
终身教育的道德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终身教育是道义的事业
我们进行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活动,是道德教育,它是培育理想人格,造就人们内在道德品质。调节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手段。道德教育总要同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社会风气状况发生关系。我们进行道德教育包括终身教育必须从初级阶段的现实出发,与改革开放。促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政策相一致,服务于现实,又着眼于未来,社会的公正状况同广大社会成员的个人和整体目标一致,道德教育才能更有成效。
终身教育中的又一种社会活动是教育人们的道德修养,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的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和自我培养的功夫。人们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形成,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项社会性的活动。接受道德教育,努力进行道德修养,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有了公正伦理环境,人们才有可能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才会自觉地进行学习伦理知识,省察克治。内省。思过。积善。慎独。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