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Talbot效应的历史发展
早在19世纪八十年时,Talbot效应在光学研究领域中被公认为属于一种特殊的衍射现象。L.Ragleigh(英国物理学家)就对Talbot现象给予了部分解释。他认为在Talbot平面上出现的像是物体的自成像,也可称为无透镜成像。L.Ragleigh在实验中使用的是Ronchi光栅,实验发现,Talbot平面是多面的,物像距离公式可表示为 ,T被称为Talbot长度,且 ,相邻狭缝间距离为 ,光波长为 , 需为偶数[13]。
    由于20世纪中后期时的现代光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更深入的对Talbot效应进行研究,致使其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在Talbot效应自发现又发展了将近150多年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它的关键性特征,才慢慢发觉到了Talbot效应“自成像”这个概念是片面性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随后做出了全面的正确的解释,其主要通过衍射理论和干涉理论对Talbot效应做出的理论性解释,也有部分学者通过其他方式对其进行理论解释,该部分将在第三章着重论述。
分数Talbot效应是由Talbot效应演化而来的。在Talbot成像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在 为非整数的地方也存在着Talbot平面。这其实就是分数Talbot效应:在Talbot长度Z的分数距离上所发生的成像过程便称为分数Talbot效应或分数Talbot自成像,比如 Z/2处,Z/3处等等。对于其详细的由来和该理论的研究也将在第三章分数Talbot效应中介绍。

2.3 最初的理论解释方法
前文提到过,Talbot效应在理论解释上的完善是随光的干涉和衍射理论发展后所成型的。而用衍射理论来解释Talbot效应是人们最初的方式来对Talbot效应自成像现象作出解释,这是一种经典的解释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教科书式的解释方法。那么通过衍射理论来解释Talbot效应其实就是用菲涅尔-基尔霍夫衍射公式(F-K公式)来推导Talbot效应的成像条件和成像位置。根据F-K公式,推导光栅后的光场的复振幅分布,再根据物像分布相一致这一条件,讨论得到Talbot效应成像情况。
上一篇:hypermesh四辊可逆式热轧轧机辊系振动分析
下一篇:太空碎片的激光清理技术研究

浙江省高中新学考物理试题特点的研究

高中物理光学部分教学现状与教法研究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弧线球中的物理原理

MATLAB大学物理问题的计算...

青枯菌病害的研究进展【4545字】

铅酸蓄电池工业清洁生产简述【2800字】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