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献综述综合了近年来关于互联网下对区域品牌研究的文献,并将文献按照“互联网+”、“互联网+”时代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互联网+”时代区域品牌文化构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等四个部分进行分类整理。

关于“互联网+”: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归根到底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跨界融合,连结一切(马化腾,2015)。云中智库专家杜军(2015)在《你眼中的“互联网+”》文章中指出:互联网不是猛兽,不是一个解构、颠覆的工具,它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基础工具,延伸、支持现在的实体产业。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是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收集、挖掘、分析、整合+智能感应能力形成的新的业务体系和新的商业模式,而不是简单地把一些互联网的营销、互联网的业务和传统行业结合[2]。94730

关于“互联网+”时代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涂山峰,曹休宁在《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增长》中指出,区域品牌以某一特定的区位为载体;并非由单个企业享有,而是区位内所有生产相同产品的相互关联的企业共同享有的一种无形资产;候可在《区域品牌建设初探》中指出,区域品牌能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以下几方面 的具体表现:一是企业品牌建设可以提升集群的整体形象。二是能获得持续的品牌效应。三是能使区域内企业获得协同效应并形成共同进化机制,使企业间不断深化分工,加强合作和创新。四是能带动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

邵建平,任华亮在《区域品牌形成机理及效用传导对西北地区区域品牌培育的启示实现品牌对产品的增值作用》中指出,区域品牌存在的价值在于它在市场上的定位和不可替代性,定位的实质就是将区域品牌放在目标顾客心目中给它一个独特的位置,由此而形成区域鲜明的品牌个性。刘阳在《中国品牌》中指出,外部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行业规模较大的地区比行业规模较小的地区生产更有效率,行业规模的扩大可以引起该地区厂商的规模收益递增,这会导致某种行业及其辅助部门在同一或几个地点大规模高度集中,形成外部规模经济。熊爱华在《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互动关系中的磁场效应分析》中指出,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一般都有一个主导核心企业,通过该主导核心企业的衍生、裂变、创新与被模仿而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一个区域有某个领域的产业或企业出现,随即与之相互关联、相互竞争的原材料、零配件供应、产品制作、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就会在空间分布上不断地趋向集中,汇集于区域的各企业,通过合作与交流,寻求规模经济,寻求互动式学习和创新,寻求在产业价值链上新的机会和更有影响力的竞争位置,区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它与区域外围之间通过双向联系来获取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原料、燃料、劳动力和技术,同时也为其他区域提供产品和服务。区域品牌的建立和发展,同样会形成对原材料、零部件及辅助产品等的较高需求,从而刺激相关部门的建立及生产规模的扩大,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增长。

区域内具有独特优势的自然条件和拥有悠久历史的人文环境或特色技术工艺,基于某一主要产品或主要产业的企业生产活动,经过长期的成长,从众多产品或企业中脱颖而出,最终形成能代表本区域特色的区域品牌,成为外界对该地区的核心优势和未来所要发展核心产业的主要依托,为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有效识别其特征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提供重要依据,使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更好的聚集区域内或区域外的资本;与此同时,基于对产品的透彻理解,消费者也可以从中做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判断,获得自己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区域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优势,从而带来人群的聚集,此时,品牌和人群就形成一种互惠的稳定联系,人群填补了产业聚集过程中所形成的人力缺口,而产业的发展也使得区域内的居民和企业能够从中获益。人口的集聚效应为厂商带来了极为丰富的人力资源,更多的就业机会被提供到人才市场当中,解决了待就业人口的生存问题,极大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3]。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区域品牌文化的构建
下一篇:自媒体品牌的社群营销模式解析以罗辑思维为例

互联网+时代区域品牌文化的构建

基于案例分析网络谣言事件及其应对措施

“互联网+”与区域非物质...

运河文化对淮安城市品牌建构的研究

网络流言的传播特性及对策分析

浅析美国科幻剧对国产科幻剧生产传播的启示

互联网+背景下区域文化创...

想生三胎为什么怀不上,...

华北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调查【2983字】

加强军队财务收支管理的研究【2216字】

大豆microRNA调控网络数据库的构建与分析

php进销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泰州船舶出口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阳光体育下农村体育内容...

内地居民涉外婚姻生育政...

浅析人性化护理對心外科...

PLL宽带微波频率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