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媒介素养概述
    (一)新媒介素养概念
  大众传媒媒介即大众传媒,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媒有电视、报纸、广播等;在新闻学中被称之为新闻传播媒介,又称新闻传媒。加上随着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而兴起的互联网网络媒体(即第四媒介),一般都简称为传媒或者媒介。
   “媒介素养”一词来源于英文词组“media literacy”,中文意思是“媒介素养”。概括来说,媒介素养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方面表现在网民对各种媒介信息的理解、解读和判断能力。另一方面,指的是网民利用媒介信息为个人及社会所用的能力;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手段,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共享大众传播资源。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获得健康的媒介判断能力、批评能力,能利用大众媒介资源自我完善,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新媒体则暂时没有确切定义,不同学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定义“新媒体”,各自都非常有见地。例如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相对于新旧而言的,是一个成长变化中的媒体形态。基于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在校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在此以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为例,因为这两类媒体是大学生相对而言接触程度最高,使用频率最高的两种新媒介形式。  
    (二)新媒介素养发展历程
    “媒介素养”最早诞生于英国,约在1930年左右。因为第二次科技革命席卷英国,英国报业迅猛发展。在此过程中,广告业主通过通俗报纸做广告,通过提高知名度来来增加销量。报业集团对报刊的控制严重影响到当时报刊的整体价值观。当时的学者认为,英国纯正健康的传统文化经过商业媒体传播之后,成为了粗俗的伪文化。同时期,首个“文化素养”概念出现于学者利文斯的著作《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一书中。利文斯提出这个概念,目的就是反对时下流行的大众媒介主流价值观,倡议青少年学生自觉抵制大众传媒提供的低水平文化,因为此类低水平文化与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相悖,影响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
  到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电影业突飞猛进,形成了新的传播方式,媒介素养的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最开始对媒介的排斥转变成为学生培养,培养起分辨媒介和参与媒介的能力。与此同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系列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亦开始正视媒介教育问题,并取得不菲成绩。
  而到了21世纪,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媒介形态和社会文化的剧烈变化,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人们“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而受众的行为模式和思文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受众不再被动的接受的媒介信息,受众自主性的进一步加强,甚至使得各大网络媒介退居二线,由过去的媒介传播主宰者转为广大受众平等参与交流的公共平台空间的提供者——如优酷,土豆,迅雷等。美国传播学者詹金斯•凯瑞认为,在这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交互式环境中,新媒介素养应该被视为是一种在较大社区里的互动方式,被视为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社会技能,而不应该被简单的视为一种有关表达的个人技巧。
上一篇:试析网络舆论风暴的形成及其影响
下一篇:我国电视选秀节目营销方式探析

浅论中國大陆贺岁档”电...

中國娱乐节目國际传播能...

好莱坞电影与中國女性形象的提升【4283字】

美国文化对我国大学生思...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影响

大学生自媒体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新闻报道中的女大学生形象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