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加快高校网络形象建设 16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网络舆情中的高校形象调查问卷  20

1 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的急速发展,中国的互联网普及也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13年1月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这一普及率远低于美英日韩(均在70%以上),但中国的网络舆论场绝对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力度最强的。社会转型期法律体系不够健全,传统媒体侧重舆论导向,而舆论监督功能严重弱化,互联网成为民众表达诉求唯一比较畅通的通道,是网络舆论发达的根本原因。 论文网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对2009年至2010年8月的245个网络舆情热点的检测分析:“科教文卫领域成为网络舆情事件的常发地之一,以教育机构为主体的网络舆情热点话题占6.1%,排名第五,在政府机构、政府官员、企业、社会个人之后。” 高校作为最受社会关注的系统之一,自然成为了舆情热点的集聚地。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舆情对于高校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塑造和传播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将立足于网络舆情,从网络舆情形成的重要渠道、高校舆论的环境及特点、高校形象呈现的特点等几个方面,结合实际案例来探讨如何更好地把握网络舆情环境,重塑高校形象。

2 网络舆情与高校形象概念解读

2.1  舆论与舆情概念解析

社会舆论能够反映人心向背,影响人们的看法和局势的走向,在形成社会风气方面具有无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通过舆论学研究,可以发现舆论是社会走向和时势发展的风向标,是公众主流思想和整个社会心理的集中表达,是一种重要形式的社会监督约束力。 虽然学者们对舆论的含义发表过各种观点,但笔者更加青睐陈力丹的表述,“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参杂着非理性成分”。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态度。它是多数群众对各种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所表达的意见、态度和情绪等综合表现的总和。 那么网络舆情的概念也随之而出,曾润喜的解释是:“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2.2  网络舆情新特点

近年来,在网络日益发展的情形下,网络舆情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网络传播形成强大舆论监督力,给社会组织造成极大的舆情应对压力。通过网络,个人“微力量”形成强大的集聚能力,这种声音以其匿名性、即时性和去中心控制性的特点,会在第一时间将大量与事件相关的消息在微博、网络新闻上曝光,引发激烈的争论,并达成广泛共识,反映了势不可挡的公共舆论监督力量,迫使社会组织提高舆情应对及处理能力。

第二,网络传播为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社会动员能力的提高提供便利。每个人都可以借助网络接收、消化和反馈信息,表达个人态度。随着网络民意对事件关注度的逐步攀升,各界媒体也被吸引进来并迅速跟踪报道,这其中既有传统媒体也有新媒体。可以说,网络传播为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社会动员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上一篇:微博评论的样态与特性分析
下一篇: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问题与对策

谈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

试论角色动作茬动画电影中的作用【4214字】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

试论李安电影中的伦理越...

试论一步之遥中的元电影”意蕴【5119字】

试析电影美术设计中的色彩语言【3004字】

许鞍华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4362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安康汉江网讯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