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是否感到幸福?这个问题成为许多社会心理学家实证研究的课题。例如,“金钱买不到幸福”;又如“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等等。对此,人们应该相信那种假说?如果一个人虽然健康,但却十分贫穷,那么他或她会感到幸福吗?诸如为父母的愉悦,童年时期的无忧,以及村民生活的快乐等说法,是否揭示了幸福感是什么?19190
主观幸福的认识领域涉及生活的满意度。生活的满意度又可以分为两个亚类:整体生活满意度和特殊生活满意度。前者牵涉改变生活的意向,对目前生活,对过去生活以及对未来生活感到满意,他人对自己生活的评价,以及对所属群体的满意度等;后者牵涉到工作,家庭,休闲,健康状况,经济条件,自我水平等[1]。
早在几百年前思想家就开始研究关于幸福感体验的问题。但真正采用社会心理学的系统方法来研究和实证测量幸福体验,也是近40年的事情。这种研究称作“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的研究,其中,尤以埃德•迪埃纳的研究最为著名。他曾概述过社会心理学家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各种界定,认为他们尽管表述不同,但是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主观幸福具有如下三个标志:(1)主观性。主观幸福感的定义是根据个人的生命体验,而不是由外部标准参考帧。尽管研究人员能从外部规定许多有关幸福的标准(例如,成熟,自主,现实等),但是主观幸福却因个体不同的生活建构而不同。因此,主观幸福感是基于个人纪律而不是他律的标准进行评估。(2)稳定性。主观幸福与个体的心境有关,包括愉快和不悦的心境。主观幸福感是长期的情绪,因为短时心境随着事件而变化,只有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长感到满意的程度。(3)综合性。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个人情感和认知的生活评价。当一个人经历的快乐或不快乐的心境,情感活动会发生变化;当一个人做出有意识的生活满意度评价,认知活动便发生变化 [2]。由此可见,主观幸福是个体以情感和认知基础上对其幸福感的评价,而在评价过程中,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是相互作用的。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研究重点是证明外部因素影响主观幸福感,包括社交活动,生活环境和人口统计是如何影响幸福。其中,许多研究支持外部因素决定主观幸福的影响并不显著。例如,人口统计(性别,收入,智力水平等)只能解释20%的主观幸福感的变化,生活情况只能解释15%的主观幸福感的变化。基于外部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后来的研究偏向研究影响主观幸福的内部因素,借用主观幸福的变异性来解释,包括建立如何确定各自的社会事件和生活状况的看法[3]。
国外学者大多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出发,探讨幸福感的概念,影响因素,测量技术等问题。主观幸福具有的主观性,稳定性,综合性等特征在现时主观幸福感研究起着铺垫作用,本文调查研究中也充分利用。
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评述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并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最早是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的研究开始的。在幸福指数的测量上,邢占军在系统研究主观幸福感测量量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创造了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测量量表(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 for Chinese,SWBSC)[2],实现了中国化的标准幸福量表和转型本土化。
陈惠雄提出了快乐可测量度性理论及其测度方法,提出快乐“优尔大因子圈”理论,设计具有经济学特征的快乐指数调查量表,并在浙江省居民中进行试用,为经济领域的幸福测量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测度方法和经验总结在有关收入水平和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上,国内外研究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 。上海师范大学的博红春教授2003年对上海的三次调查表明,收入货币与收入满足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只有0.004,0.186,0.196。而对北京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发现,收入和民众生活满意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216,收入水平仅为失业人员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对工人和企业主,中产阶级不存在显著影响 [4]。奚恺元2005年对中国十大城市居民幸福度的调查表明,富有的城市不比相对贫穷的城市更幸福;虽然高收入者比低收入家庭的幸福,但随着收入的增加,收入和幸福之间的关系正逐渐削弱。
- 上一篇:城市快速路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下一篇:撞击感度仪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
-
-
-
-
-
松节油香精微胶囊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浙江省嘉兴市典型蔬菜基...
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浅议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策划意识
msp430g2553单片机高精度差分GPS技术研究
数据采集技术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油画创作《舞台》色彩浅析
洪泽湖常见水生经济动物资源现状的调查
慕课时代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糖基化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