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看,人口进入老龄化尤其是高龄期,出现的典型特征是劳动能力衰退,自理能力下降,甚至记忆力、言语表达能力等心智能力也受到影响。这一时期,老年人对他人的依赖加强。对于国家和个人而言,养老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高龄老人的研究从身心健康的研究到着重研究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88439
针对我国高龄老人照料资源分布及照料满足感进行研究,发现高龄老人的照料完全满足感并不高。在居家养老建设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龄老人的照料资源仍然集中在家庭的内部,高龄老人对社会服务的利用率极低。(丁志宏,2011)还有学者通过对高龄老人的日常照料需求、照料供给现状和老年人对照料的评价三方面的描述性分析来揭示这种供需状况及其平衡性。我国农村地区有1/3的高龄老人需要他人提供某种日常生活方面的帮助,女性的照料需求高于男性。大多数农村高龄老人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家庭照料,但是社区照料基本处于空白,同时机构照料也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袁小波,2007)
关于农村高龄老人的研究,学术界的焦点集中在照料需求和满足上,普遍认同家庭照料为照料主体,社区照料、政府照料和机构照料尚处于初步发展中。但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功能的退化,政府等正式组织需要承担起照料的责任。论文网
2、高龄老人的社会支持研究现状
老年群体作为弱势群体,在农村中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高龄等的老人的生存状况更加值得关注。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相关的研究。
针对农村高龄老人的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为数不多。学者郅玉玲对浙江省高龄老人的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分析发现高龄老人的丧偶率较高;大多数高龄老人与家人同住;高龄老人生病时的主要照顾者是家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子女或其配偶、配偶、孙子女或其配偶。得出结论是老年人的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主要由基于婚姻及血缘关系的亲缘关系构成。 而陈习琼在麒麟区高龄独居老人社会支持状况中运用类似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发现社会支持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社会支持随月收入的增加而显著增高;有照料人员的老人社会支持程度显著高于无照料人员的老人。(陈习琼,2014)以上针对农村高龄老人的研究是以量表的形式,缺乏定性研究也是当前的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农村老人的社会支持问题成为当今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针对高龄老人这一特殊的群体研究显然不够。社会支持具有动态性,随着时间的发展有不同的变化;而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支持现状也存在着差异。本文的研究针对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的某农村高龄老人进行实证研究,以定量和定性方法来研究农村高龄老人社会支持现状问题,并对解决现状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