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研究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社会工作教育既包含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教学,还包括实习教育,这对社会工作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掌握实践技能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日渐发展起来,社会工作实习教育也受到学界的重视。徐迎春(2013)从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本土处境和回应策略两个方面对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30308
- 上一篇:体育服务满意度研究现状
- 下一篇:石墨烯-金属研究现状
(1)社会工作实习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实习教育目标不明确。张曙(2012)指出许多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实习手册都只是笼统地概括社会工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参与实习教学的主要主题:教师、学生和实习机构领导对实习教学目标的认识既不清晰,也不具体,必然会影响实习教学内容的安排、实习模式的设定以及实习教学效果的呈现。论文网
余冰(2014)认为,由于受制于政府作为治理工具的使用,井喷式发展的社会工作内涵不足,社工实习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发挥,甚至出现将实习生当免费劳动力的情况。另一方面,实习教学计划常常停留在书面的完整上,实际上的实习安排、实习指导过程困难重重,实施上的随意性较大。
社工实习教育还有一个问题是督导问题,我国社会工作实习缺乏专业督导的带领。樊富珉将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了在实习与督导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优尔个方面:对实习与督导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实习时间难以保证;实习与督导安排不规范;缺乏专业督导者;难觅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实习与督导经费得不到保证。
其他问题还有学生方面,由于缺乏兴趣,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社会工作缺少专业认同感,投入程度不高(徐迎春,2013),使得实习教育效率低下等等。学生在实习中容易将理论与实践分离,社会工作的研究文章中有一个术语,把社会工作学生描述成“非理论性业余知心大姐”(Lewis、Bolzan,2007)。
(2)解决对策
针对我国社会工作实习教育存在的问题,学者们通过国内外研究对照,给出了一些解决对策。首先要整合或兼顾多元主体的需求(肖萍,2006),实习教育的主体主要是学生、教师和机构,多元主体决定多元实习目标期待,如果多元主体的目标是一致的,那么教学效果就比较理想(张曙,2012)。
针对社会工作实习教育中督导方面存在的问题,樊富珉给出了比较全面的建议:提高对实习和督导的认识;培训有效能的督导者;完善实习与督导工作的程序;制定实习与督导效果的评估标准;采用多种形式的督导方法;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强对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的研究等等。
其他对策还有选择适当的实习机构;加强实习教学的规范化建设,完善实习的管理制度(余冰2014)等。
2.2.2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研究
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的主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代表了不同的职能,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多元的,学界有很多对社会工作者角色的研究。
王思斌认为按照社会工作者发挥的作用来分,主要的角色有调停者、谈判者、教育者、发起者、组织者、呼吁者、行动者和协调者等。每一种角色都代表着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发挥的职能。
李明珠(2011)运用访谈法研究了10位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和职能发挥,认为社会工作者扮演着服务者、支持者、资源协调者、政策影响人、关系文护者、社会工作发展推动者等角色。
在中国,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是有限的,想要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就要使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符合中国文化价值,对此,李全彩(2007)指出社会工作者应当具备以下角色特征:积极的职业认同感、良好的心理素养、真诚的合作态度、无条件的尊重、助人自助的理念和熟练的心理工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