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控制技术的应用也在逐步成熟,比如SVPWM、DTC、SVM-DTC、MRAS等方法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各种控制策略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低速特性不够理想,过分依赖于电机的参数等等,因此,对控制策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就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1971年,德国学者相继提出了交流电机的矢量变换控制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它的出现对交流电机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这种通过磁场定向构成的矢量变换交流闭环控制系统,其控制性能完全可以与直流系统相媲美。而后,随着电力电子、微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永磁材料科学的发展,矢量控制技术得以迅速应用和推广。矢量控制是在机电能量转换、电机统一理论和空间矢量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首先应用于三相感应电动机,很快扩展到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由于三相感应电动机运行时,转子发热会造成转子参数变化,而转子磁场的观测依赖于转子参数,所以转子磁场难以准确观测,使得实际控制效果难以达到理论分析的结果,这是矢量控制实践上的不足之处。而永磁同步电机采用永磁体做转子,参数较固定,所以矢量控制永磁同步电机在小功率和高精度的场合应用广泛。随后,1985年,由德国鲁尔大学 教授首次提出了直接转矩控制的理论,接着又把它推广到弱磁调速范围。与矢量控制技术相比,直接转矩控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矢量控制三相感应电动机的特性易受电机参数变化的影响这一问题。直接转矩控制一诞生,就以自己新颖的控制思想,简洁明了的系统结构,优良的静动态性能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该技术成功地应用在电力机车牵引的大功率交流传动上。德国、日本、美国都竞相发展此项新技术[3][4]。6360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微电子学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高速度、高集成度、低成本的微处理器问世及商品化,使全数字化的交流伺服系统成为可能。通过微机控制,可使电机的调速性能有很大的提高,使复杂的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得以实现,大大简化了硬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控制精度,还能具有保护、显示、故障监视、自诊断、自调试及自复位等功能。另外,改变控制策略、修正控制参数和模型也变得简单易行,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柔性、可靠性及实用性。近几年,在先进的数控交流伺服系统中,多家公司都推出了专门用于电机控制的芯片。能迅速完成系统速度环、电流环以及位置环的精密快速调节和复杂的矢量控制,保证了用于电机控制的算法,如直接转矩控制、矢量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可以高速、高精度的完成。非线性解耦控制、人工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观测控制及状态观测器、线性二次型积分控制及模糊智能控制等各种新的控制策略正在不断涌现,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前景。因此,采用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全数字交流永磁伺服智能控制系统是交流伺服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 上一篇: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研究现状
- 下一篇:药品宣传广告片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
-
-
-
-
-
msp430g2553单片机高精度差分GPS技术研究
数据采集技术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洪泽湖常见水生经济动物资源现状的调查
糖基化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的影响
浅议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策划意识
浙江省嘉兴市典型蔬菜基...
油画创作《舞台》色彩浅析
松节油香精微胶囊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慕课时代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