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0年代以来,美国已经研制了三代高光谱成像分析仪。1983年,第一幅由航空成像光谱仪(AIS—1)获取的高光谱分辨图像的正式出现标准着第一代高光谱分辨率传感器面世。8209
第一代成像光谱仪(ASI),由美国航空和航天管理局(NASA)喷气推进研究实验设计,共有两种,AIS—1(1982年~1985年,128波段)和AIS—2(1985年~1987年,128波段),起光谱覆盖范围为1.2~2.4um。
1987年,由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成功的航空可见光/红外成像光谱仪(AVIRIS)成为第二代高光谱成像仪的代表。与此同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竞相投入力量研究成像光谱仪。在AVIRIS之后,美国地球物理环境研究公司(GER)又研制了1台64通道的高光谱分辨率扫描仪(GERIS),主要用于环境监测和地质研究。其中63个通道为高光谱分辨率扫描仪,第64通道是用来存储航空陀螺信息。
第三代高光谱成像光谱仪为科里斯特里尔傅里叶变换高光谱成像仪(FTHSI),其重量仅为35kg,采用256通道,光谱范围为400~1050nm,光谱分辨率为2~10nm,视场角为150°。而于1999年和2000年发射升空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和Hyperion)都已经成为主要的应用数据来源。
国际上,众多科学家研究者们对高光谱数据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点的成果,他们认识到建立波谱数据库是对进一步研究高光谱遥感的必要手段。当前比较实用的波谱数据库有6个,公开提供电子版的有5个。
(1)L(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用BeckmanUV—5240型光谱仪对160种不同粒度的常见矿物进行了测试,同时进行了X射线测试分析。按照小于45um、45—125、125—500um3种粒度,分布建立了3个光谱L1、L2、R3,突出反映了粒度对光谱反射率的影响。
(2)1993年,USGS实验室建立了波长在0.2—0.3um之间的光谱库,包含444个样本的498个光谱,218种矿物。光谱分辨率为4nm(波长0.2—0.8um)和10nm(波长在0.8—2.35um)。并通过附带的软件提供光谱库参数和光谱数据资料。
(3)美国在IGCP—264工程实施过程中,为比较光谱分辨率和采样间隔对光谱特征的影响,对26中样本采用5种分光计测试,最后建成5个光谱库。
(4)2000年5月,加利福利亚技术研究所建立了ASTER光谱库,配备了相关的辅助信息,并带有数据库搜索功能,用户能查询光谱数据库。数据来源于USGS、L、JHU3个光谱库,共计8类。
(5)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提供了包含15个子库的光谱库。其中2.03—2.5um的光谱数据用一起测试得到,2.08—15um的光谱数据用FTIR仪器测试得到。
(6)1987年,中国科学院空间技术中心编写了中国地球资源光谱信息资料回缩,包含岩石、土壤、水体、植被、农作物等地物的光谱曲线共1000条,波长范围主要为0.4—2.4um之间。1998年中科院烟感应用研究所建立了面向对象的光谱数据库,为我国第一个系统的数据库。
1.2.2 高光谱遥感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我国紧密跟踪国际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并结合国内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着手发展自己的高光谱成像仪系统。主要的成像光谱仪有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推扫式成像光谱仪(PHI)系列、实用型模块化成像光谱仪(OMIS)系列、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制的高分辨率成像仪(C2HRIS)和西安光机所研制的稳态大视场偏振干涉成像光谱仪(SLP IIS)。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CMOD IS)于2002年随“神舟”三号发射升空,并成功获取航天高光谱影像,其获取影像从可见光到近红外共30波段,中红外到远红外的4波段,空间分辨率为500m。
- 上一篇:CRM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 下一篇:分销网络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
-
-
-
-
-
浅议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策划意识
数据采集技术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慕课时代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油画创作《舞台》色彩浅析
洪泽湖常见水生经济动物资源现状的调查
糖基化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的影响
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松节油香精微胶囊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浙江省嘉兴市典型蔬菜基...
msp430g2553单片机高精度差分GPS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