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顺边
在《竹林深处》中快板结束时的尾声部,一手扶斗笠,一手随音乐摆动和脚的配合,走回到竹林中劳作时的步伐即是“一顺边”。因傣家女都是身着紧身服装,胯部的微微上翘,形成曼妙的“S”型,又与手脚同出一侧的“一顺边”融合到一起,展现出傣家女那柔美、典雅的气质。还有快板中的很多“顺展翅”、“侧展翅”的舞姿,也都属于“一顺边”。说起傣族舞“一顺边”往往被大家忽视,而云南地区的舞蹈家、舞蹈教师在整理傣族舞蹈教材时,共归纳出8个“手的位置”、11个基本造型,其中属于“一顺边”造型的就有6个手位、7个“一顺边”的舞姿。由此可见“一顺边”的舞姿特征是不容忽视的。在快板的部分,大家都在劳作,其中舞者双手拿斗笠,跟随节拍,脚步与斗笠同出一侧,身体向下弯曲,这也是一顺边的完美体现。正是高原地区的人民在劳动的是最常做的动作,经过艺术的升华,就形成的高原舞蹈特有的动律。又傣族妇女都是身着紧身长筒裙,所以形成独特的“S”型“三道弯式”的“一顺边”舞姿。这个舞姿在《竹林深处》中是出现的最典型的舞姿。把傣族人民劳作时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3.小跳
在《竹林深处》中小跳是运用的最多的舞姿。在快板部分音乐给人以欢快的气愤,加上小跳的舞姿,让人感受到傣家人民在劳作之余时那种祥和、欢快、嬉戏的氛围,让人很开心,很想随之起舞。其中典型的“顿挫步后曲腿小跳”运用的比较多。在快板最欢快的部分,用前进与后退的“顿挫步后曲腿小跳”变换队形,合着音乐的节拍,动作整齐划一,加上轻巧的步伐,斗笠的摆动,感觉整个竹林都舞动了起来,好想为之起舞。小跳后紧接的是后踢腿点步,舞步特点正是傣族舞特有的,看似着力而下,确实重起轻落。脚尖点地,小腿向上踢起,也表现出傣家女俏皮的一面。之后又是一个队形的变换,合着音乐重拍的节奏,把傣家人民在一起劳作时,分工合作、团结友善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三)《竹林深处》肢体语言的情感表达
 傣族人民生活居住的地区,气候多是炎热多雨的,所以在生活、劳动中,人们总是戴着斗笠。能歌善舞的傣族人民,把生活中的现象融入到舞蹈中,于是就出现了斗笠舞。《竹林深处》就是在最原始的自娱形式的斗笠舞下进行的改编。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是艺术工作者经过亲身体验,发挥想象力与创新力使其成为艺术的升华。傣族舞蹈作品《竹林深处》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原型,经过艺术的加工升华,展现出傣家女行走在竹林时的情景,还有在劳作之余玩耍嬉戏的场景。舞蹈中运用扛笠、转笠、体前滚笠等动作,使身体与斗笠之间完美配合,构成曼妙的大“S”造型。时而动作优美含蓄,时而动作轻快活泼,以表达对竹林的眷恋之情。整个舞蹈在肢体语言的编排上,通过腕、臂、胸、腰、胯、膝等关节的有节奏的运动,自然环境、劳动生活、民族性格、审美心理、这些都融入到傣族舞安详、舒缓的动律中来,塑造了一个傣家人民在竹林中劳作、嬉戏时那种和谐、欢快的场景。跟随着欢快的节奏,端详着傣家女慈祥的笑容,好想融入到她们当中,与之共舞。
三、傣族舞肢体语言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舞蹈虽不是文字语言,却有着与文字语言相同的功能,发挥着传播文化与保存文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在傣族舞肢体语言,这种非文字语言的发展与传承中贡献微薄的力量。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进行,融入创新。在傣族舞的发展历程中三个关键人物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是解脱束缚的毛相:他大胆地解脱道具的束缚,使动作更加随性大方。当时的傣族舞蹈多为表现刚柔之美和男性的阳刚之气。毛相在继承古老的傣族舞蹈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外族舞蹈的动作、神韵,加大了傣族舞蹈的表现难度。其次是柔美转换的刀美兰,突破了孔雀舞中最早的男子来表演孔雀舞,开始有女性来演绎孔雀舞,把孔雀舞柔软、自由和舒展的肢体语言演绎的更加像妩媚、灵性的的孔雀。从简单的动物形态的模仿到把技巧隐匿在舞蹈表演之中,把傣族舞的精髓,运用发展、创新搬上正规表演舞台。最后是神韵传承的杨丽萍:杨丽萍把传统的傣族舞,运用现代的审美和表现风格展现出来,在神韵传承的基础上,使傣族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上一篇: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四季》音乐风格的分析
下一篇:陈楚民间歌舞“担经跳”探析

致敬金星老师舞蹈编导

浅析《G大调长笛协奏曲》演奏技巧

浅析林夕歌词的创作特征

浅析歌曲《黄浦江深》的艺术特征

浅析许巍对中国摇滚乐的影响

圣桑《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浅析

浅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