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兰陵王入阵曲》乐舞的形成及发展流变

古代的乐舞远不像今天的舞蹈艺术这样样式繁多、种类丰富,古代乐舞分为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按照舞蹈种类划分又可分为祭祀乐舞、歌颂功德的乐舞、自娱乐舞和女乐乐舞,从文献古籍、石窟拓片、壁画陶盆等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舞蹈这门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兰陵王入阵曲》即属于歌功颂德类乐舞,人们把兰陵王的事迹及对兰陵王的尊崇与敬仰编入这曲乐舞当中,以起到纪念兰陵王并警示后人的作用。

兰陵王在北齐时期,作战骁勇,经常以寡胜多,百战百胜,固有“战神”之称,兰陵王在作战时为威慑敌人,常带着狰狞可怕的“大面”,令人胆寒。历史上以寡胜多而闻名的“邙山大战”即出自于兰陵王,战士们被兰陵王的精神所感染,受到莫大的鼓舞,于是作乐舞《兰陵王入阵曲》记载兰陵王作战勇猛的功绩,军中舞人们模仿兰陵王作战时骑马、指挥、舞剑等动作,用乐舞模仿兰陵王作战的情形,不仅得到军中士兵的一致称赞,而且在民间广为流传[2]。

自古“乐”和“舞”不分家,音乐和舞蹈总是同时进行表演,乐舞《兰陵王入阵曲》又称《兰陵王》,是带有指挥作战,战斗武功性质的男子独舞,表演时由一男子身穿红白或蓝黄色调的厚重服装,手持短剑类似指挥棒,剑尾带长穗,舞者头带面具,舞步沉稳庄重,带有浓重的仪式感。隋唐朝时期,《兰陵王入阵曲》被收录为宫廷舞曲,盛唐时期,因该舞风格雄健猛烈,俊丽洒脱,被列入“健舞”类乐舞,唐代后期,统治者不再需要具有战争情节色彩的舞蹈,《兰陵王入阵曲》渐渐褪去“武舞”的本色,演变为宫廷“软舞”,又称《代面》或《大面》,直至唐玄宗时期被一度禁演。日本的遣唐使将这部乐舞带回日本,并将其列属为日本最高级别的宫廷雅乐舞蹈当中,每逢重大节日时表演,以舞谱的形

式记录在册并收藏在日本宫廷。

2。3 文献记载中的《兰陵王入阵曲》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乐舞《兰陵王入阵曲》在中国并没有传承并发展下来,此乐舞岁失传已久,但古籍文献中相关资料确凿的证实了《兰陵王入阵曲》发展流变的印记,唐代专门记述俗乐舞事宜的《教坊记》、唐末的乐舞史料论著《乐府杂录》、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通典》以及资料丰富的《旧唐书》等皆记录了此曲,《乐府杂录》一书中不仅详细的记载了该乐舞的内容及形式,而且对该舞产生的背景、流变以及其主要特点如所使用的乐器、服装和道具等均作了详细的阐述[3],这些史册书籍中记载的资料为后来的雅乐复原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兰陵王入阵曲》的形式内容与渊源

3。1《兰陵王入阵曲》与面具舞蹈的关系

《兰陵王入阵曲》又称《大面》,这个称谓来自兰陵王驰骋沙场时威慑敌人所带的面具,该面具不仅为舞蹈情节发展需要,而且为舞蹈具有傩舞或面具舞蹈的某些性质做出了具体的阐述。傩舞是面具舞蹈中最有代表性的舞蹈种类之一,以傩舞为例,“傩”在商代已有,在甲骨文的记载中有一个“舞人”的象形文字。到了周代,“傩祭”作为正统的精神文化活动得以确立和制度化,不仅有周王氏和诸侯代表国家举行的“国傩”,还有全国上下一起参加的“大傩”。舞者跳傩舞时一般戴凶猛的面具而舞,艺术风格偏于粗猛雄劲,充满原始野蛮的遗风,其主要功利目的是驱鬼逐疫,廓清墓穴,洁净宅邸,由于面对的是邪灵污鬼,仪式便营造出墙激烈的凶悍气氛。随着历史的发展傩舞当中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驱鬼逐疫的功能和粗猛雄劲的风格延传至今日。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下山西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下一篇:淮安民间舞蹈资源在广场舞中的开发现状初探

加缪《局外人》舞蹈编导

声声慢思君舞蹈编导

日本动漫《黑执事》舞蹈编导

《七宗罪》当代类型的群舞罪真的心舞蹈编导

少儿舞蹈编创中动作的选...

《对弈》舞蹈编导结构安排动作处理技法运用

谭晶版歌曲《九儿》的音乐与演唱分析

優质护理茬颈椎病患者围...

轨道交通隧道内无线电波...

幼儿园中班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培养

基于供应链的合作营销策略研究

试析山岭隧道岩溶地质处理【2342字】

企业并购会计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小學一年级英语启蒙教學...

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阿里企业文化分析

柔性关节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Matlab仿真

matlab基于视频虚拟线圈的车流统计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