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子秧歌作为北方汉民族一个标志性的民间舞蹈,人们对他的关注度一直很高。目前国内外对山东民间舞蹈鼓子秧歌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基本上分为影音类教学成果、研究专著、和学术论文三个部分。视频影音类的资料多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研究专著和学术论文作为理论研究资料且多分为历史史论研究、教学方法成果研究等多个方面。随着艺术工作者对山东地方舞蹈的深入探索,鼓子秧歌的舞蹈作品也在各大晚会和比赛中展露头角潘志涛撰写的《中国民间舞的教材与教法》与《中国民族民间舞传统、典型组合渊源与分析》中将鼓子秧歌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的汉族舞蹈为其提供了基础的训练教材,将鼓子秧歌典型的动作提炼,对动作的具体做法、重点难点等着重介绍以及动作的内在渊源给予分析。
北京舞蹈学院王森撰写的《传统素材的认知与编创—舞蹈作品《脊梁》创作解析》中对作者自编作品《脊梁》与鼓子秧歌原生素材进行比较对照,作者结合自身创作初衷体会对作品剖析阐述,从而寻求传统舞蹈编创的可行思路,为其提供更多的理论实践基础。92985
黄山撰写的《鼓子秧歌舞“沉”的风格特点》对鼓子秧歌的历史渊源进行简单探索,对动态风格特点主体的提出以及沉在其中的重要地位进行阐述,文章最后对鼓子秧歌的教授与演出提出了作者观点。
程鹏民,曹海滨,黄忠源撰写的《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将汉族民间与少数民间舞蹈进行分类,以秧歌为例将秧歌划分为华东、华北、东北、西北四个地区进行阐述,对其中的鼓子秧歌的历史渊源、表演程式、表演人员、传承现状进行阐述分析。
综上所述,从汉族民间舞蹈秧歌的研究角度出发,各个方面的研究资料较为丰富,但是研究透彻内容充实且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研究文献还是占少数。关于对鼓子秧歌动态风格特征“稳”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的较为稀少,且较为零散。根据论文的选题和研究角度,详解舞蹈作品《脊梁》中稳的具体应用,对“稳”这一动态风格特征提出更深刻的内在思考。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东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8:548-560。
[2] 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潘志涛[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1998:133-134。
[3] 中国民族民间舞传统、典型组合渊源与分析。潘志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4-17。
[4]商河鼓子秧歌。陈学孟[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65-67。
[5] 中国汉族民间舞教程 。赵铁春,田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5-47。
[6] 中国民间舞常用动作选萃。姬茅[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23-33。
[7] 王森;传统素材的认知与编创—舞蹈作品《脊梁》的编创解析[D]。北极;北京舞蹈学院;2015: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