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能够真正的研读好一部音乐作品,一定要能掌握其乐曲乐句的结构特点,什么地方要重,什么地方要轻,哪部分该快,哪部分要慢,什么地方是叙述的,什么地方是在抒情。做到从宏观到微观上把握作品,找出整首曲子有难度的地方以及曲子的关键处,着重练习和处理。
(三)对于作曲家具体所作的一首作品,要仔细分析这首作品与其他作品的异同。风格相距甚远的作品比较容易掌握。较难的是风格虽有差异,但差异却很微小,这就需要表演者高度的理解能力了。举个例子,同一种作品,同是悲剧风格的,有的可能要表现出悲上加悲,有的可能表达的是喜中有悲。因此,能从细微处分辨出差异尤其是相似之处的差异是件很不容易的事[5]。有的演奏者对作品有高度的理解力,深入作品,能够在微小的细节上处理得很好,;有的演奏者则弹得十分机械,没有理解作品,只是将乐曲中的音符弹出来,缺乏演奏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因此,演奏者一定要培养对作品的理解力,做到游刃有余,才能把作品高度的表现出来。
当然,还要用分析的眼光分析出同一类作品中的差异和不同类作品中的相同之处。理解作品的准则是既能够忠实于原作,又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艺术发挥,这样就能够展现音乐作品中作曲家的思想,并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千篇一律了。
 
二、整体把握恰到好处

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所演奏的曲子之所以悦耳动听,扣人心弦,其原因就是他能把所涉及的问题处理得恰到好处[6]。一首乐曲中的速度、节奏、旋律、力度,甚至对作品内容意义的分析理解都是如此。比如乐曲的速度,像是进行曲,就有急速与缓慢之分,并不是简单的以一个速度进行。比如乐曲的力度,在整首曲子中,轻、重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一个轻重相宜的过程。风格上也是如此,喜的、悲的、夸张的、朴质的等等是相比较而言的。乐曲中的所有涉及量变的因素(如节奏、力度等)都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弹奏时一定要把握一定的“量”。要处理好这一问题,首先要遵循乐曲的本意,是欢快的就要表现欢快,是苍凉、伤感的就要描写苍凉、伤感,不能张冠李戴。如:肖邦《奏鸣曲》(OP.35)由四个乐章组成,而四个乐章中的节奏、速度、演奏风格等等都存在着一些不同。而第三乐章“葬礼”最为出彩。肖邦后来写这个作品的本意就是写一个葬礼,所以在演奏时一定要把握住葬礼进行曲的演奏风格,而不可把悲伤的情绪演奏成快乐的情绪。对于乐曲的表现除了要遵循其本意外,还要做到哪些呢?
上一篇: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及美学特征
下一篇:20世纪九十年代大陆校园歌曲创作与流传

浅谈中国“神曲”的形成与发展

浅谈音乐课外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浅谈苏北睢宁大鼓的地方传承与保护

浅析《G大调长笛协奏曲》演奏技巧

萨克斯风名家KennyG的音乐创作与演奏特征

浅谈黄梅戏中竹笛艺术的运用

琵琶名曲《十面埋伏》演奏技巧和艺术特色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