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时代背景
鸦片战争后列强肆意瓜分,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1937年7月7日发生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展开全面侵华的标志。从此中华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觉醒的中华人民展开了激烈的抗日爱国斗争。1938年展开了三大战役抗日战争:
(1)凇沪会战:在这个战场上,中国军民体现了不怕牺牲,保卫祖国的民族精神。中日伤亡比为3.8:1 。
(2)武汉会战:这是抗战中最大的会战,两方都投入了很大的战斗力。中国军队巧妙运用战术歼敌十多万。中日伤亡比1.7:1。战争持续了十多个月,中国军人的奋勇作战严重打击了小日本的狂妄气焰。
(3)广州保卫战:日本舰队采用各种卑鄙、残忍的手段攻陷了广州,后来各大城市相继沦陷,人民生活惨痛困苦,爱国抗战人士受到很大的挫败,更是激起鼓舞了中华儿女抗战运动的信念。
3.创作背景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词作者光未然(张光年)率领抗敌演剧队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经黄河看到船夫在汹涌波涛的黄河水上用高亢、悠扬的声音喊唱着船夫号子,这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并结合自己在战争中的所见所闻进行创作。他听别人讲述过一位妇人的故事,妇人被鬼子蹂躏,丈夫被鬼子杀害,弱小的儿子被鬼子用刺刀穿透了襁褓而遭残害。《黄河怨》就是他看到黄河水,想起那位妇人的故事进而创作出来的。在次年1月回到延安后完成了词作《黄河吟》,并在这年除夕联欢晚会上表演了这篇大型朗诵诗。冼星海听到这部诗朗诵无比的震撼、感动,像是在为抗战发出怒吼,更能激起中华人民抗战的高涨情绪。于是他决定将这部史诗谱写为一篇宏大、气势磅礴的交响巨作。其中第优尔乐章《黄河怨》就以一位妇人的口吻讲述自己的故事,哭诉自身的悲惨命运。
(二)情感解读
歌唱是一门表达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的特殊表现与本质,是音乐与生活感受的媒介,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乐记•乐本篇》中指出:“凡音起由心生也,其哀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悲心感者,其声以粗;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悲心感者,其声和以柔。”[2]所以歌唱就是演唱者内心情感的抒发,像是用特殊的方式——歌声来演绎自己此时此刻的身心状况。
《黄河怨》的故事内容深刻丰富、情节明晰、矛盾突出、针对性强。通过音乐以一位惨遭日寇蹂躏、失子丧夫的中国妇女的口吻叙述整个故事,同时表达出这位妇女沉痛控诉、哀怨悲愤的内心情感。古人所说“情之所致,音之所生。”[3]《黄河怨》就是中华妇女被压迫、蹂躏后,用生命呐喊歌唱的音乐。冼星海曾写道:“《黄河怨》代表妇女被压迫的声音,被侮辱的声音。音调是悲惨缠绵的,是含着眼泪来唱的一首悲歌。”[4]很多演唱者在演唱时,大都遵循了冼星海对《黄河怨》的评价。可见透彻的解读作品的情感,对诠释作品内容和创作者初衷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曲式结构分析
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黄河怨》是一首由四个乐段构成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的声乐作品。全曲四个乐段相互对比以bA调为主要调性,节奏节拍调式调性不断变化将作品情感表达逐步升华。第一部分也是第一乐段由前四乐句组成:第二部分为中间优尔个乐句组成的第二乐段:第三部分由后两个乐段组成,并且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歌词达到全曲的高潮。
前奏:(刘庄编配钢琴伴奏谱)共19个小节,前两个小节在3/4上奏出低沉的震音,随后变换为以五连音的琵琶音伴奏的4/4拍,让听众感受到黄河水汹涌澎拜的气势,烘托出正文所需的特定氛围。从第12小节开始高、低两声部的微妙配合让人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感到某种无形力量的压迫。
上一篇:浅谈儿童钢琴启蒙教育
下一篇:独具特色的淮阳民间艺术担经挑

歌曲《卷珠帘》的创作手法及艺术魅力

地方音乐在小学音乐课中...

湖南花鼓戏《洗菜心》的艺术特征

浅析《G大调长笛协奏曲》演奏技巧

歌曲《山寨素描》的艺术性

《菊花台》的中国风艺术特征

歌剧选段《恨是高山仇是海》艺术表现之探析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